香港商報
-- 天氣
「非遺六月」系列活動於今日圓滿結束 籌委會感謝市民積極參與

「非遺六月」系列活動於今日圓滿結束 籌委會感謝市民積極參與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6-10 17:13:1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一連3日由華夏基金會、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及文化力量聯合舉辦的「非遺六月」系列活動於今日(10日)圓滿結束。大會於昨晚(9日)舉行以青年為主的「非會議」深度討論,今天上午作為壓軸活動舉行「鎔鑄的歷史·動態的非遺」傳承與發展學術高峰會。內地、澳門和香港多間大學與本地文化機構的25位專家學者與非遺傳承人聚首一堂,發表近期研究或在社會應用的成果,證明非遺研究大有可為。

708cb72ece1cd2829da315550842e21.jpg

「非遺六月」系列活動於今日圓滿結束。大會供圖

是次會議由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文化力量秘書長伍婉婷聯合主持。非遺六月籌委會副主席、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徐海山致歡迎詞時提到,香港的非遺研究和保育工作起步較遲,但隨住大灣區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國家和香港本地相關政策逐漸到位,加上創新科技的應用普及,相信香港的非遺研究將更有主體性,各項工作將迎來長足的發展。

f991b4c607828fed8ee85d0e48c856b.jpg

「非遺六月」籌委會副主席徐海山致辭。大會供圖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張春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麥勁生、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會長林發欽為大會進行主題演講。會議上,內地、澳門和香港多間大學與本地文化機構的25位專家學者與非遺傳承人就「保護、傳承與發展」、「研究、教育與培訓」、「推廣與交流」作深入探討。與會者表示以「非遺六月」活動為契機,政府、學術界和公眾能有嶄新平台,通過學術交流,讓公眾與傳承人進一步認識和參與香港文化的保育工作。

大會最後環節匯報9日晚上所舉行的「非會議」成果,負責人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經理(人文社科)黃冠麟匯報50名市民於2小時內、分8個題目進行的密集討論,範疇主要涵蓋基礎認識、傳媒取向、教育取向、對讀比較、公眾參與及結合產業的思考。

調查發現,市民對於非遺市場價值與文化價值的想像中有壁壘,對非遺傳承人制度存在了解不足等情況,也提議發展非遺收費服務等產業思路。簡報小建議包括請政府考慮以有條件資助方式,為接受非遺教育者提供文旅體驗。所有「非會議」參加者在即場進行的調查中對是次「非會議」一致好評。負責人表示,是次「非會議」形式有助促進香港青年接觸文化保育。

籌委會對於特區政府、所有支持機構、支持院校、支持學術單位、協作機構在是次系列活動的努力,表示由衷感謝。

責任編輯:林鏗泓 「非遺六月」系列活動於今日圓滿結束 籌委會感謝市民積極參與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