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25位大學精英獲頒創新科技獎學金 黃偉綸:香港有黃金機會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25位大學精英獲頒創新科技獎學金 黃偉綸:香港有黃金機會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6-11 20:57:29 來源:香港商報網

 「創新科技獎學金2024」頒獎典禮於今日(11日)舉行,25位大學精英獲頒獎學金。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致辭時衷心祝賀各位得獎學生,形容他們展現卓越奉獻精神,並取得令人驚嘆的傑出成就,並分享兩點有關資訊業的觀察。

 黃偉綸稱,現時是香港的黃金機會實現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潛力。他引述以往流行名言「Low-tech 撈嘢,High Tech揩嘢」,並認為這句話暗示在拒絕面對現實下仍可成功,有關說法是扭曲和誤導。香港要持續成功,必須走出舒適圈,加倍努力尋找獨特優勢的新來源,同時為香港創造新增長引擎。引進辦引入約50多間企業,都是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領域的領導者,未來幾年將為香港帶來約4000億元額外投資與1.3萬個工作崗位,大部分是先進的創新科技領域。其次是土地供應,政府在未來15至20年會於北部都會區提供至少300公頃土地作創新科技發展,相等17個科學園,這意味前景廣闊的創新科技企業將不再僅因沒有足夠土地而離開香港。本港經濟將有更廣泛增長基礎,對獲獎學生與本港年輕人而言,這意味將有更多高薪工作與有意義前景。

c72441d0c5a6d64b2adf8f2586f27d5.jpg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致辭。

 滙豐香港區首席營運總監湯穎欣寄語獎學金得主成為負責任創新者、道德領袖和富有同情心的變革者,運用才能來提升社會並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美好世界,要有遠大理想,以前無古人方式解決問題,世界需要其大膽想法與無畏創新精神,同時要繼續以大局為重,記住追求的不只是個人成功,還有建設香港的未來。

e58bb937e7fb67bca88d0624e11ccb6.jpg

 滙豐香港區首席營運總監湯穎欣致辭。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提到,今年的獎學金擴展至6個先進領域,為傑出青年提供更多機會。獎學金是通向未來的橋樑,匯集各領域的專家與想法。她形容獎學金只是得獎者非凡旅程的開始,願他們的好奇心永不止息,繼續滿懷激情地前行,激勵同齡年輕人為人類未來發展導航。

032d52fa2ba8945473d9614308364e0.jpg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致辭。

 「創新科技獎學金」甄選委員會主席陳智思透露,今年把候選人分為6個領域「先進製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商業及金融科技」、「生命健康科技」、「跨領域科技及其他」、「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科技」。甄選委員會於面試中學習到人工智能模型在提高醫院效率方面的潛力、如何改進阿茲海默症早期篩查、機械人手術、將廚餘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的技術、化療藥物等,其想法代表着變革性思維,將推動未來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可持續發展。今年25位得獎者來自計算機科學、商業、醫學、工程、藝術科技等學科,陳智思希望他們牢記、珍惜並享受在海外或內地實習的時光,充分利用分配給自己的導師,因工作經驗、導師的建議與友誼可能是最有價值經歷。

001114eb503449619a80169969f759d.jpg

 創新科技獎學金甄選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致辭。

 7位得獎者分別為「先進製造」領域香港中文大學4年級醫科生張愷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領域香港大學2年級醫科生陳志誠、「跨領域科技及其他」領域香港科技大學3年級學生吳梓菁、「生命健康科技」領域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學生麥安妤、「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科技」領域香港城市大學3年級學生馮景培、「商業及金融科技」領域香港理工大學會計系學生劉澤昀與香港科技大學3年級學生李兆麒接受傳媒訪問。

6888d12aa077f1c32010c2db701e0cd.jpg

 各人對香港未來科技發展很樂觀,李兆麒認為香港作為內地最國際化城市,有很大潛力發展創新科技,小時侯在深圳香港兩地發展,去年到上海實習與今年到清華參與交流課程,知道很多內地最先進的科技如電動車,有關科技是為人類服務,可借機把先進科技輸出全球各地,香港是非常好地方。(圖:蔡啟文攝)

c26b1cb45e8d805efaea1f9543d53fc.jpg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前排右七)、創新科技獎學金甄選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前排左七)、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前排右六)、香港青年協會會長陳維安(前排右五)、滙豐香港區首席營運總監湯穎欣(前排左六)、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麥德偉(前排左五)、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前排右三)、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前排左四)、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前排左三)、創新科技獎學金獎學金事務委員會主席李宗德(前排右四)於「創新科技獎學金2024」頒獎典禮上與今屆獎學金得主合照。

6f67a0413e7f8183b8231e9da6df45d.jpg

 左起:香港科技大學三年級學生李兆麒、香港城市大學三年級學生馮景培、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學生麥安妤、香港理工大學會計系學生劉澤昀、香港中文大學四年級醫科生張愷珊、香港科技大學三年級學生吳梓菁、香港大學二年級醫科生陳志誠合照。

8d1a50b8daf388f915bfe75280d7b9b.jpg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學生麥安妤希望研發中有關精神健康的聊天機械人能作為虛擬好朋友,讓用家把當刻最焦慮的東西說出來。

37244fea759898556095e59a9aed343.jpg

 香港科技大學三年級學生李兆麒認為可從小學開始加入網絡安全相關知識。

責任編輯:趙桐曲 25位大學精英獲頒創新科技獎學金 黃偉綸:香港有黃金機會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