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答問會 談發展新質生產力及推動文旅融合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答問會 談發展新質生產力及推動文旅融合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6-13 11:47:0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13日)到立法會出席互動交流答問會,主題分別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及「弘揚中華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李家超在開場發言時表示,在「一國兩制」下,特首應多利用機會讓市民更了解國家發展,他希望透過答問會與議員「既看樹木,更看森林」,讓大家站在更高定位,以國家發展大局的視野互動交流。

 李家超指出,今次是他本年第二次出席互動交流答問會,目的是讓行政立法機關共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為了更好融入國際、融入世界,讓香港的特色更加彰顯,審視問題要「既看樹木,更看森林」,今天所選擇的兩個主題是從國家的整體布局去探索香港在這個大局中的角色和作用。他續指,中央政府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區政府目前正加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河套及新田科技城作為創科集群樞紐,推動建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等。對於社會應如何利用及發揮香港的優勢及機遇,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如何利用及發揮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他期待聽取議員的意見及提問,與大家互動交流。

建設新質生產力需因地制宜

 經民聯盧偉國表示,香港各行各業仍有很多空間發展新質生產力,包括業界要確保整體產業鏈運作暢順,在規劃與發展的行動中,處於工程建設最前線的建造業往往大受困擾,問題源於政府回收棕地,以致大型建築器材存放與維修,建築物流儲存等問題,希望政府能督導相關部門官員,切實關注影響發展大計的關鍵問題,確保政府在回收棕地前考慮清晰管理的方法。

李家超稱,棕地發展影響很多作業者,惟部分土地有發展需要,而政府發展原則是發展多層工業大廈,並讓棕地作業者搬進,令原有棕地作業者可有自己出路,整體規劃中會有發展機會給予他們和發展商與政府合作項目。

 選委界議員陳紹雄表示,建設新質生產力的首要任務是需因地制宜,加快發展低空經濟、氫能等,他指大灣區已快速發展,香港不能獨善其身,問及政府有何計劃作優勢互補,推動跨境產業模式。

李家超回應時強調大灣區優勢需要互補,認為每個城市「要攞大家最好嘅出嚟」,形容各地不是在競爭,要合作才能「又跑得快又跳得高」,香港強於有人才、國際化、有資金,但欠缺的是勞動力和土地。內地就有地方、勞動力、價廉的優勢,他指香港最強的是上游、做好科研,亦正在強化中游,內地的下游很強、上中游亦有強的地方。他形容香港在科研方面是很有優勢,包括有5間百強大學。他又透露,環境及生態局下星期一會公布本港氫能發展策略,亦計劃今年內引入氫能洗街車。但他指出,本港要發展低空經濟存在挑戰。

選委界議員洪雯則指絕大多數國際金融機構以香港為平台,開展國際金融的業務,但相關業務和本地沒有太大的關聯,資本在香港上流通但不在本地扎根,她詢問特首會否考慮重新定義金融的價值,調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

李家超認為,如將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聚焦在本地,就失去國際性,希望令本港更國際化,同時吸納所有資金,經不同渠道投資,又強調企業前來也是資金吸引的一種,他同意需要幫助本地的不同企業的資金來源,如政府的引入重點企業辦公室,引入5個本來不在香港的企業,起碼涉及幾百億,並創造逾萬個職位,政府一定會繼續實行相關措施。

醫療衛生界林哲玄認為,本港目前還欠缺國際跨國藥物研發企業落地,問如何政策上面如何能夠吸引輝瑞等世界頂尖的科研製藥企業落戶香港,又問及政策在政策上如何吸引全球的人才到香港。

李家超回應指,政府正加快推動吸引人才的政策,強調香港是國際城市,永遠是有兩個優勢,形容本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之利,指過去18個月透過不同的計劃吸引47000名持外國護照的人才到港。至於醫藥科技方面,過去本港有吸引了一些外國位列前列的公司,包括英國的阿斯利康,指本港疫情中有採納它一些疫苗,強調有關工作會努力進行。

3.jpg

 民建聯葛珮帆亦指,內地高空經濟高速發展,認為香港亦需加快,否則將落後內地其他城市,問及會否成為跨部門小組推進。李家超表示,氫能及低空經濟很重要,並預告環境及生態局下周一(17日)發表香港氫能策略,解釋及介紹香港整體氫能發展。他舉例指氫能巴士已正在試行,透露接下來會有氫能洗街車、垃圾車、有軌電車等,發展重點是加氫設施及氫能發電設備等,他指環境及生態局會制定安全指引、對於氫能此易燃氣體設安全守則。至於低空經濟,李家超解釋是有難處,認為內地發展很前衛,但香港要克服高樓大廈多、人多密集等挑戰。

 工聯會鄧家彪稱,香港即使在科研上具國際級實力,惟受制於成本和人口基數,製造和測試能力仍然不足,他建議政府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協作建設生命科技產業園區,又規定一定比例的香港科研人員在產區裏就業,保障本港科研人才的發展機會,同時可藉此吸引海外企業落戶香港;同時本港要配合未來落成的藥械監管中心,推動藥物生產國際認證,讓大灣區的藥物出口到世界各地,將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的示範區。

李家超說,認同鄧家彪的建議方向,但認為可以先利用香港在醫療科技的優勢,成為臨床試驗的樞紐,認為更具效率和兼且成功的機會更大,又指結合河套科技園建造臨床試驗基地,貢獻更直接。

政府正不斷推動文旅融合

 及後,李家超在第二環節「弘揚中華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發言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求是》雜誌發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須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扶持和傳承,增強文化自信,讓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在博物館交流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等。李家超說,政府正不斷推動文旅融合,舉辦具特色的文化古蹟、創意和綠色旅遊項目,包括設計香港地、城市景色和行山徑改善計劃等,加上推出文化古蹟、本地特色旅遊鼓勵計劃、創意深度遊、行程設計比賽等,相關獲獎路線涵蓋禁區探秘、海洋深度遊、潮流文化、香港都市傳說等主題。他強調,旅發局正不斷創新將傳統文化和非遺元素與旅遊聯繫起來,如5月無人機表演糅合太平清醮花牌及巨型平安包等元素,最近無人機表演涉端午節的龍舟。

 民建聯陳永光指政府近日推動「無處不旅遊」,呼籲民間發掘旅遊資源,他認為啟德郵輪碼頭一帶配合啟德體育園,有潛質發展中醫藥養生體驗中,他還指香港擁有中醫藥文化古蹟景點、中藥品牌等,問及政府會否利用本地中醫藥文化資源,促進本地旅遊。

李家超回應表示,利用不同元素推動文旅共融,形容中醫藥是很好的優勢,認為重點是去了解中藥、從而感受、體會。他舉例指雷生春堂是很多例子,認為可多作宣傳,他又引用《桃花源記》比喻世外桃園若是無人知悉是「去唔到」。他形容香港是個「桃花源」、但非《桃花源記》,因「桃花源」是個隱世地方,需要所有人都知,認為在香港打造不同方面的「桃花源」是非常正確,要在座每一位議員創造新路線出來。他又指政府有政策配合,有搭台及推廣作用,除旅發局、旅遊專員之外,大家也要「一齊做」。

 鄉議局劉業強表示,本港的城市深度遊備受內地市民歡迎,政府在3月推行「同鄉文化推廣計劃」為同鄉社團提供資助,以舉辦活動推廣家鄉文化,指本港有條件提供沉浸式體驗旅遊,新界有不少地區有潛力推動文旅載體,會否考慮向鄉事委員會提供撥款,以提供活動,冀串聯相關景點成為走廊,增加吸引力。民建聯陳勇指本港有不少古蹟有潛力發展為紅色旅遊景點,認為推動紅色旅遊等大有可為,既能推動旅遊業發展,更能發揮教育功能,培養市民愛國精神,讓愛國主義和和旅遊深度融合。

李家超回應指,政府會推動旅遊創造人氣,「人氣」變「財氣」要靠社會商業人才,他認為新界有很多吸引的特色,相信圍村文化吸引政府在政策會提供協助。他又指香港最大文化產業在西九文化區,認為該區有好的硬件,亦有很多內涵,指政府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不斷提升香港的旅遊資源和配套。

共同務實為民

互動交流答問會,歷時約一個半小時,李家超在總結發言時指出,互動交流反映他提出從國家發展大局出發,探索香港在大局的角色和作用,感謝議員發言和提問,並提出很多有用意見,強調政府重視意見,不論是支持、反對、鼓勵或批評。

李家超提到,香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立法會具有憲制地位,要展現愛國者治港的特別優越價值,議員既高質又高效率。他說歡迎不同意見和重視交流,亦經常留意立法會的辯論,認為展現愛國者治港優越價值,本港要不似西方議會政治掛帥對立,而是共同務實為港人做成事。

李家超認為,有不同意見和差異是正常,好多時更是好事,要將差異變得更通更透,求同存異,不是我贏你輸,要尋求最大公約數及最大公眾利益,為香港的更美好善作善成。

 行政長官李家超13日到立法會出席互動交流答問會,主題分別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及「弘揚中華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記者 崔俊良攝

 在互動交流答問會上,政府官員與立法會議員互動。記者 崔俊良攝

責任編輯:鄭嬋娟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答問會 談發展新質生產力及推動文旅融合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