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零售消費市場疲弱,加上疫情後市民生活習慣改變,粵港澳大灣區消費成為新趨勢,結業潮由核心商業區蔓延至社區。新民黨今早(19日) 公布地區經濟狀況問卷調查結果,近五成人指疫後區內商場及街市人流減少,27%人認為維持不變。
新民黨今早公布地區經濟狀況問卷調查結果。(記者 葉家亨 攝)
新民黨今年5月21日至6月11日就地區經濟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圍繞全港各社區內商場及街市的營運情況進行,希望了解居民對社區商業購物設施管理狀況的意見,評估趨勢有否對居民日常生活構成影響,更全面客觀地掌握地區經濟現狀。合共訪問了3477名市民,當中包括1083名男性,2394名女性,以及409個小商戶。年齡群組方面,30歲以下有75人,30歲至59歲有1054人,60歲以上有2348人。
調查報告顯示,49%受訪者表示,疫情後區內商場及街市的人流有所減少,認為情況無變佔27%,指人流增加只有24% ,同一時間,47%人認為商場及街市店舖空置有增加,認為疫情後空置減少只有20%。假如依照區議會分區統計,表示人流減少的受訪者佔比最高地區為72%的灣仔區,其次為69%的北區。店舖空置情況方面,認為情況惡化的受訪者佔比最高地區為北區(74%),其次為大埔區(69%) 。
身兼新民黨副主席的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表示,近半數、49%受訪者稱疫情過後商場和街市人流大減,64%人認同租金下調對現有情況有所改善,不過很多小商戶均表示租金昂貴等經營成本構成沉重壓力,55%表示租金上調,59%人表示營業額下降,導致營運出現困難。容海恩認為,街市和商舖的租金與空置率有很大聯繫,建議政府策略性地引入願意承租的租戶及增加人流。
新民黨執行委員、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形容,南區是重災區之一,同時是居民需要跨區購物比例最高的地區。她收到不少居民反映,區內只能到香港仔街市及華富邨街市兩個較大型街市購買日常用品和餸菜,她希望政府推出更多措施,例如參考油塘大本型商場,在南區興建大型商場,令居民購物更方便。
頂圖:容海恩表示,租金昂貴對租戶經營構成壓力。(記者 葉家亨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