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名家指點】認真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獨特優勢

【名家指點】認真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獨特優勢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7-20 11:21:54 來源:香港商報網

 山西省政協常委及港區召集人、港區省級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永遠名譽主席及副主席 蔡志忠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這個《決定》對香港特區具有重大意義,香港社會各界必須以會議精神為引領,繼續發揮好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歷史證明,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作為內地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香港更發揮着「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重要功能。

 香港地位日益重要,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其中物業市場受到各地資金、特別是內地資金的青睞。今年上半年新樓錄得6117宗「普通話拼音」買家成交,創出歷史新高。據聞自今年2月28日樓市全面撤銷「辣招」後,由於非本地買家(包括內地買家)無須再支付30%的買家印花稅,節省25.75%買樓費用,因此新盤的成交馬上踴躍起來,其中「普通話拼音」即具有內地背景買家,在「撤辣」後入市的比例高達84%,可見內地買家對香港樓市的支持程度。

 大量人才進駐 業主階層轉變

 香港目前求才若渴,港府推出的人才計劃非常成功,吸引了13萬高才和優才之士進駐香港,加上港府果斷全面撤銷樓市辣招,對香港樓市帶來極大支撐作用。近來本港整體樓市普通話拼音買家比例,升至25%的歷史新高,總入市金額更佔30.9%;再回看以往紀錄,在1997年樓市高峰時期,普通話拼音買家比例1%至2%。兩者的比例相差懸殊,這說明了甚麼?香港正處於一個人口結構大轉變階段,有舊人選擇賣樓移民他國,有更多的新人買樓移進本港,縱使流出不少人口,但很快又得到補充,如今香港人口又重回750萬人了。

 這種現象並不稀奇,在1980年和1990年,香港也曾經出現移民潮,不過很快又有更多的人移進,人口長期不斷地在增長。另一方面,由於種種原因,資金也曾大量流出,後來又是很快地回流。這些又代表什麼呢?代表有人看好有人看淡,有人移出也有人移入,香港就是一個自由的大都市,彰顯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根據政府統計處人口推算數字,香港人口預算在2041年將達到811萬人。香港是中國的南大門,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和地位,也擔當中國與世界之間的超級聯繫人,香港扮演如此重要角色,自然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進來,這一點從人口的走勢可見一斑。近年來經濟環境不佳,樓價從3年前高位下跌了大約28%,外界認為今年走勢持續疲弱,樓價或還有近一成跌幅。對此筆者反倒沒有太擔心,因為大量人才流入使香港人口出現正增長,這些優質的族群正正就是樓市的生力軍,龐大的購買力不但能夠支撐住樓價,使今年的樓市升跌維持在5%左右,也使香港的業主群出現交替局面,新香港人所佔的比例會越來越多,他們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

 不應以申請公屋為人生奮鬥目標

 那麼筆者擔心甚麼呢?其實是很久以前就知道和感到憂慮的事情。日前特首李家超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終於公開指出:「香港年輕人不應該以申請公屋為人生奮鬥目標。」在現實生活中,就有不少大學生年滿十八歲就開始申請公屋,到了大學畢業後,由於害怕工資超過申請公屋入息限額而失去資格,他們寧願躺平不找工作,或選擇做散工出現金等,即使沒有入息或收入低微,也務求等到分配得到公屋為止。而這個慢長的上樓奮鬥過程,往往需要十年八載才能實現,不但令年輕人對社會產生不滿,也帶來了消極人生態度;同時也加大公屋需求壓力,浪費整體社會資源。

 筆者雖然出身平凡家庭,但整個家族均堅持不申請公屋,不拿政府福利,一家人住在狹窄的小房間,將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人。畢業後踏進社會工作便一直勤奮努力,記得當年從事製衣行業,在那個繁盛時期,天天趕貨晚上又加班,連周未都上班,一年只放幾天假而已,結果工作5年就儲蓄到首期上車買樓,在我從事製衣業的9年時間,已經成功擁有五六層樓。大家可以嫉忌我出生在八零年代那個較為幸運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人的確是比較努力找工作,他們任勞任怨,因為社會沒那麼多福利,大家都明白手停就會口停。當年失業率在4%左右,找工作不比現在容易,供樓利息高達10厘至20厘之間,與現在的4厘左右相比,負擔更加沉重,可見當時買樓上車並非大家想像中輕鬆。

責任編輯:朱劍明 【名家指點】認真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獨特優勢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