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調查發現4成基層市民曾因節省開支而挨餓 團體倡三方向助基層應對食物處境

調查發現4成基層市民曾因節省開支而挨餓 團體倡三方向助基層應對食物處境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8-13 15:56:46 來源:香港商報網

 慈善環保團體「食德好」今日(13日)公布,在7月進行調查,成功收集509份有效問卷,主要訪問葵青區和深水埗區弱勢社群,顯示家庭糧食困境嚴重,有近一半受訪者曾因想節省金錢而挨餓和曾擔心過家中食物不充裕。至於香港基層市民在營養攝取方面不樂觀,以「營養金字塔」為基礎探討受訪者飲食習慣,有一半受訪者不可以攝取足夠營養,即每5個基層市民差不多有2個無法攝取足夠營養,反映很多基層家庭在維持基本健康或營養需求上面對很大困難。

 「食德好」項目經理盧珏珊提到,受訪者指未能攝取足夠營養的主要因素為食品價格過高、其次是欠缺相關營養知識或習慣如不懂烹調有營食物,值得關注的是居於劏房的市民煮食設備可能不足夠,甚至沒有雪櫃,而年紀大人士因牙齒問題限制很多膳食選擇或營養吸收。至於近八成受訪者在選擇食物時最重視是價錢因素,只有三成的會考慮可持續發展因素,故團體很希望協助基層市民在有限資源下選擇到有營養或可持續食物。

 此外,調查還發現食物標籤關注度低,27.9%受訪者只會間中關注、不關注的有36.3%。至於市民對政府的期望包括希望政府能支援基層獲得基本營養食物,其次為強化食物供應、穩定價格,近四成受訪者希望政府資助食物回收和再分配工作,減少浪費,另有兩成受訪者期望優化食物標籤制度,得到更清晰更容易明白食物資訊,從而作出更好飲食選擇。

 慈善環保團體「食德好」提供3個方向的建議,第一是強化基層市民營養攝取的能力,希望政府可資助弱勢社群購置相關食物,確保他們能獲得必須的營養食品,同時制訂營養膳食教育,資助非政府機構推行相關教育活動,同時優化食物標籤制度如採用顏色編碼系統或數字評分系統,幫助消費者快速辨認到食品營養價值,並鼓勵食品製造商將最重要食物資訊置於包裝正面,增加其可見度,提高閱讀或理解營養資訊動力和意願。

 其次為強化糧食安全網,考慮為不同弱勢社群提供均衡糧食或糧食通脹津貼,而香港很多剩食不少仍為可食用食物,建議政府可考慮以資助形式支援非牟利機構收集剩食。

 第三是強化本地食物供應,可進一步推動社區菜園設立,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趣,形成本地種植文化,當進食更多本地種植糧食,可慢慢減少運送外地食物所產生之碳排放,不但增加本地食物供應更可推廣可持續發展。

 「綠德好」行政總監袁德志表示,本港每年廚餘大概3400公噸,希望透過不同方法盡量減少可食用或安全食用廚餘發生,所有市民或企業都應出一分力。至於調查訪問區域選擇葵青區和深水埗區是因為這兩區是眾所周知全港18區排名內貧窮情況較多,希望以這兩區為試點,明年再有資源繼續進行調查,可能擴展至不同區域,比較關注東九龍觀塘區或東涌一些新市鎮發展情況都不樂觀,同時引入社區糧食安全問題。至於調查顯示受訪者希望政府支援基層獲得基本營養食物,他提到這是先導調查,具體金額未有包括,未來會夥拍其他大型社區團體、非政府機構(NGO)和專業團體,數據為本是長遠而言需注視或發展,而今次會以市民聲音為本,了解他們需要什麼活動,並確立團體未來會進行什麼項目或索取什麼資助。

 頂圖圖説:慈善環保團體食德好公布「2024年社區糧食安全狀況調查」結果。蔡啟文攝

 綠惜伙伴機構代表與綠得好行政總監袁德志合照。蔡啟文攝

 出席者大合照。蔡啟文攝

 綠得好行政總監袁德志接受傳媒提問。蔡啟文攝

 綠得好執行委員會主席楊文友感謝今年活動贊助商與同行伙伴。蔡啟文攝

 醫護行者創辦人范寧擔任短講嘉賓。蔡啟文攝

責任編輯:朱劍明 調查發現4成基層市民曾因節省開支而挨餓 團體倡三方向助基層應對食物處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