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香港志》編修:本港有史以來最大文化工程

港深地名故事|《香港志》編修:本港有史以來最大文化工程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9-01 08:25:0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c406984eed9aad412af9c4168b3248cc_1722731994582593.jpg

 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一部分,香港不僅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更在不同歷史時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為記錄香港歷史,傳承這份傳統,2019年,香港地方志中心應運而生,承擔起編修《香港志》這一歷史重任。

 近日,香港商報副總編輯王軍帶隊到訪香港地方志中心,專訪香港史專家、香港地方志中心副總編輯劉蜀永教授,為大家揭開編修《香港志》這一浩大工程背後的故事。香港商報記者 王軍 王娜 陳彥潔

1.

記錄香港人文風貌

 初見劉教授,精神抖擻,很難猜到他的實際年齡。一番交談之後,被問到為何要修香港地方志,他說,香港自古以來便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橋樑。回望歷史,香港經歷了從殖民統治到回歸祖國的曲折歷程。在談及香港的歷史角色時,劉蜀永眼中閃爍着對這片土地的深情。他提到,香港的地理位置令其成為亞洲的交通樞紐。無論是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還是近現代的國際貿易,香港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從鴉片戰爭的前哨戰,到辛亥革命的秘密策劃地,再到抗日戰爭的物資通道和救亡基地,香港的歷史充滿了鬥爭與犧牲,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覺醒與崛起。

66d0658c90ee5023e15e0a0f.jpg

 2024年8月21日,香港商報副總編輯王軍(左)一行到香港地方志中心,專訪劉蜀永教授(中)。記者 陳彥潔 攝

 劉蜀永特別強調了香港與內地的緊密聯繫,大部分香港居民是從內地移民而來,這種血緣關係使得香港與內地之間有着深厚的情感紐帶。正是這種情感紐帶,讓香港民眾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總能成為內地堅強的後盾。

 鴉片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在香港的九龍海戰、官涌之戰中取得勝利,儘管最終因囯力不濟而戰爭失利。中法戰爭期間,香港工人拒絕為法國軍艦提供服務。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多次以香港為基地策劃武裝起義,儘管屢遭失敗,但其鬥爭精神對喚醒民眾及推翻封建統治意義重大。

 抗日戰爭時期,香港成為重要的軍事物資運輸通道和抗日救亡基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堅持抵抗直至抗戰勝利。隨着新中國成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香港作為外來投資的重要來源地,對內地經濟發展貢獻巨大。

 香港不僅是地理上的重要交通樞紐,更是文化上的大熔爐。劉蜀永特別指出,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前沿陣地,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同時,亦相對完整地保留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習俗,「如新界的春秋二祭、太平清醮等,天后廟的香火、聖誕節的彩燈,在香港可以和諧共存,看似矛盾,但卻組成了香港別緻的人文風貌」。

2.

填補空白以史為鏡

 明清時期,現在的香港和深圳同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曾多次編修《新安縣志》,但英佔香港期間這一文化傳統被迫中斷。面對香港歷史上長達一個半世紀的修志空白,劉蜀永深感責任重大。他深知,編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因此,自香港回歸祖國之日起,他便和劉智鵬、丁新豹等香港學者積極呼籲重啟地方志的編纂工作,讓香港擁有自己的歷史記憶。

 從倡議到實現,修志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二劉一丁」與一批愛國愛港人士合作,推動成立了香港地方志基金會和香港地方志辦公室。由於早期社會共識不足、資金短缺等多重困難,香港地方志的籌備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但劉智鵬、劉蜀永及其團隊從未放棄努力,在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董建華先生領導的團結香港基金成立香港地方志中心,正式啟動香港修志。

66d0658b90ee5023e15e0a04.jpg

 2004年6月9日,首次研討香港修志的香港地方志座談會在嶺南大學舉行。劉智鵬(左二)、劉蜀永(左三)在座談會上。受訪者供圖

 劉蜀永教授從事香港歷史研究至今已整整42年,步入耄耋之年的他談起修志工作仍神采奕奕。2005年,已退休的劉蜀永應嶺南大學之邀來港研究香港史,並成為推動香港地方志編修的領軍人物之一。

 「我們致力於在2027年前基本完成62卷、2000多萬字的香港志編修工作,任務極其艱巨。這一過程不僅是對香港歷史研究成果的總結,也是培養本地史志專家的重要途徑。」劉蜀永表示。

 經過辛勤耕耘,2020年底,《香港志》首冊《總述大事記》終於面世。這部774頁的巨著,記錄了從公元前5000年先民活動到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7000多年間,香港社會的變遷。它不僅是對香港歷史的全面梳理與客觀呈現,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作為《香港志》首冊的主編,劉蜀永承擔了總述的起草工作,劉智鵬、丁新豹參與修改。

66d0658c90ee5023e15e0a0b.jpg

 2020年12月28日,擔任主編的「二劉一丁」與地方志中心幾位召集人在《香港志》首冊上架儀式上。受訪者供圖

 《香港志》共分十個部類,包括總述、大事記、自然、經濟、文化、社會、政治、人物、專記及附錄,共62卷合共逾2000萬字。首冊《總述·大事記》率先於2020年及2022年分別出版中英文版;2023年出版《香港志·自然》五卷四冊。整套《香港志》計劃於2027年完成首輪編修。

 劉蜀永特別強調,《香港志》編修意義重大。「《香港志》是香港的《香港志》,更是國家的《香港志》。我們希望通過《香港志》的編修和傳播增強港人的文化自信和國家認同,同時增進內地同胞甚至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了解。」

 《香港志》的編纂,首先在於「存史」。它系統、全面地記錄了香港從古至今的重大歷史事件、社會變遷、文化傳承等方方面面,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資政」是地方志的另一大功能。《香港志》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總結提煉,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鑒。無論是經濟發展、城市規劃,還是社會治理等方面,《香港志》都能為決策者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啟示。

 「教化育人」是地方志的最終目的。《香港志》通過生動翔實的歷史敘述與文化傳承展示,讓香港市民了解香港是怎麼來的,香港人是怎麼來的,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是怎麼樣的,為香港年輕一代提供了解歷史、尋根朔源的窗口與平台。

66d0658d90ee5023e15e0a19.jpg

 香港地方志中心的同事在緊張工作。受訪者供圖

 史志同源,劉蜀永向記者介紹了今年和劉智鵬教授合著的普及讀物《香港史讀本》,全書分為上下編共八章。上篇從史前寫到九七回歸,選擇香港歷史發展重要事件扼要敘述,具有連貫性;下篇敘述香港社會發展特點,尤其突出香港與祖國內地和世界的緊密聯繫。

 《香港史讀本》出版後,陳林、孫揚、吳青等專家學者紛紛撰寫書評,認為該書反映作者對既有香港史研究成果的總結和傳承,通俗易懂,值得向香港與內地社會各界廣大讀者推介。

3.

藉助媒體擴大傳播

 採訪中,劉蜀永對香港商報開設的《港深地名故事》專欄及其系列活動給予高度肯定,並提出了寶貴的建議與展望。他認為該專欄通過深入挖掘地名背後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故事,有效促進了深港兩地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展現了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蘊。

 為進一步提升專欄的影響力,劉蜀永建議可以拓寬報道範圍,不局限於地名本身,而是將視野擴展至更廣泛的深港兩地歷史故事與民俗傳承,使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他亦特別提到,香港地方志中心與媒體的合作潛力巨大,可以通過提供權威資料和專業支持,增強專欄的學術性和權威性。同時,他鼓勵利用新媒體平台擴大傳播渠道,將精彩案例通過多種形式呈現給大眾,讓更多人了解並參與到香港和深圳的歷史文化傳承中來。劉蜀永更期望《港深地名故事》專欄及系列活動能夠不斷創新,深化內涵,講好港深故事,成為連接港深兩地人民情感與文化認同的重要橋樑。

66d0658c90ee5023e15e0a0e.jpg

 2024年2月19日,劉智鵬、劉蜀永出任香港地方志中心正副總編輯。受訪者供圖

 為了提升《香港志》編修的質素,今年2月團結香港基金聘請劉智鵬、劉蜀永兩位教授出任香港地方志中心的正副總編輯,中心的工作體制也由總裁負責制改為總編輯負責制。採訪的尾聲,劉蜀永教授深情表示:「《香港志》的編修工作雖然極其艱辛,但每當看到地方志中心的同事工作那麼認真,看到這部志書逐漸成形並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感到能為香港社會和國家盡一份力,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微信图片_20240901084727.jpg

責任編輯:靜文 港深地名故事|《香港志》編修:本港有史以來最大文化工程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