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是兒童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尤其重要。位於大埔廣福邨的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參考歐美幼教模式,是大埔區唯一使用高階思維學習課程的幼稚園。校長葉彩玲表示,學校以「問題-探索-經驗」的教學模式,老師透過開放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共同探索如何解決問題,結果顯示學生在自信、解難和表達能力較高,有助升小適應,亦為學生自主學習邁出重要一步。
葉彩玲認為,教育要以幼兒為本,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故學校課程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並參考問題導向學習法,認清本地幼兒及有多元文化背景學生的特徵,設計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索式學習活動。學校一直使用由老師自行編寫的校本課程,沒有既定的教材套,主要按學生的能力及興趣,讓幼兒透過問題探索、動手實踐及知識整合,來提升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
學生上英語課的情況。
校方曾經以大自然為一個課題,K1至K3雖然共用這個課題,但不同年級的學生探索範疇不一,即使同級,老師亦會按學生的吸收和學習能力進行調適。老師會因應學生即日在學習的討論內容,課後決定翌日的教案,安排適合活動,以配合學生的發展。葉彩玲強調,採用這套高階思維學習課程,重點是老師的技巧,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需了解學生的反應,適時介入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可以更具體地學習和豐富經驗。
葉彩玲稱,學校不時向學生家長了解學生升小後的適應情況,在家長的回饋中,發現畢業學生升小學後的解難能力、自信、表達能力都非常好,縮短子女在小一的適應時間,「有家長反應子女短短一個月已完全適應小一學習生活,同時發現子女遇到問題會自己先想辦法解決,較其他小一學生成熟。」反映這套教學法有助引導兒童思考,探索如何解決問題,為學生未來自主學習建立基礎。
頂圖: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是大埔區唯一使用高階思維學習課程的幼稚園。校長葉彩玲表示學校透過開放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校內設有機種植的小花園,學生可以觀察植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