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杯香氣四溢的手沖咖啡,洗淨都市生活的疲憊與喧囂;體驗一次創意手工紮染,感受流動的傳統文化魅力;三五好友圍爐煮一壺清茶,盡享悠閒愜意的田園風光……憑藉「鄉村+創意」的升級打法,一幅多元業態勾勒出的美麗新圖景正在安黃山市黃山區新豐鄉新豐村河磅村民組徐徐展開。
一變:閒置農房變鄉創空間
走進河磅村,漫步鵝卵石鋪設的村道,穿過手工編制的竹籬笆牆,輕撫村民巧手繪製的木頭牆畫,感受著鄉村的創意與活力。
村口位置470平方米的玻璃房建築「村上拾光」創意營地格外引人注目。走進建築內部,處處貫通又各自獨立,音樂、電競、機車、露營、派對等新型元素在這裏匯聚交融。
河磅村是黃山區較為偏遠的村莊之一,沒有突出的資源稟賦加持,村莊要怎麼發展才能讓鄉村價值更凸顯?河磅村給出了第一步打法——盤活閒置農房,讓沉睡資產「活」起來。
「現在城市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家庭都選擇整戶搬往城鎮居住。河磅村民組的戶籍人口有200餘人,最少的時候常住人口只有20人。」新豐鄉新豐村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汪建勝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2022年,我們對村裏的一戶閒置農房進行微改造,用老資產匹配新需求,將『鄉村+創意』理念融入實際操作中,打造了『村上拾光』創意營地,除了承接研學遊、團建活動、文化沙龍,還通過營地推介售賣一些農產品,很多人因為這個營地認識河磅、愛上河磅。」
有了「村上拾光」創意營地的成功嘗試,2023年,更多村民將自家閒置農房交給村裏統一盤活。
農房有了,租給誰?怎麼租?新豐村的目光投向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群體——創業青年。
「青年人有想法,敢創新,在鄉村舞台可以說是大有可為,但是在最有想法的年齡卻沒有充足的啟動資金,是絕大多數青年人對創業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為了緩解租金壓力,我們以每年3000元的價格對外出租閒置農房,相對於動輒上萬元的租金,高性價比是我們的絕對優勢。」據汪建勝介紹,目前,該村依托強村公司,共收儲了12戶閒置農房,僅一年多的時間,已吸引了茶空間、紮染小院、非遺手工坊、鄉村餐廳、烘焙坊、轉角咖啡館6家創業主體落地。
有鄉村夢想的年輕人住進了老房子,也讓河磅這座小村莊煥發出大活力。
二變:「野蠻生長」變專業運營
如今,多元業態在河磅村這片土地上拔節生長。業態有了,誰來運營、如何運營?
為了能在打造完整業態鏈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拓展新市場,充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河磅村建立了「強村公司+創業主體+村民」三級聯動的社區運營機制,並大力發掘培養「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做給村民看,帶着村民干,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當時聽了村裏給我介紹的鄉村改造的想法,我毫不猶豫答應『入伙』。」黃山查氏太倉糖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查忠早些年在外地從事建築工作,因傳承家族手藝而返鄉。他說,眼看自家生意日漸興隆,村子卻在沒落,如今能以「老徽匠」的身份投入鄉村的改造建設中,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光榮的事,更是一份責任。
「90後」返鄉創業青年王成,因為運營「村上拾光」創意營地,自此與河磅村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熱愛鄉村、熱衷創意,最終留在了河磅村擔任鄉村運營負責人。
「選擇河磅,全程無憂。」說起從設計、施工到託管的一條龍服務,汪建勝滿臉自豪。前期由汪建勝負責協調保障,建設中由查忠負責工程管理,落地後由王成負責項目運營……自豪的背後,是因為有汪建勝和查忠、王成等人組建的「微團隊」全程護航。
「發展鄉村業態絕不是任其野蠻生長,我們希望閒置農房打造出的業態能形成互動,河磅IP不斷被做大、被叫響。」據王成介紹,到明年1月,村裏的12間閒置農房將全部改造完畢,屆時,他們將這些差異化定位、業態兼容互補的店舖串珠成鏈,探索整體運營新機制,打造一個多業態融合、多場景覆蓋、多流量共享的發展共同體。
三變:遊客變創客
清晨,溫暖而明媚的陽光灑在荷塘上,暈出一道道金色的光圈。
與荷塘隔著小徑相望的便是Tailor草木間紮染坊。「因為一處風景愛上一處小城。」2023年11月,在上海外企工作的「95後」倪怡然跟隨公司來到河磅村開展團建活動,一下子就被這裏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吸引住了,當得知當地政府正致力於盤活閒置農房打造鄉創空間,倪怡然在和母親汪燕琴商量後決定租下一套,打造一間手工坊。「河磅村盛產桑葚、荷花,這些都是做紮染的天然染料,最終我們選擇了開一家紮染坊,讓顧客在體驗手工製作的過程中,感受非遺文化魅力。」汪燕琴告訴記者,店舖目前主要由她本人經營,從事IT行業的女兒經常會回來,開展各種鄉創團建活動。這裏既是女兒放鬆身心的「後花園」,更是能激發創意和靈感的工作空間。「包含租金、裝修、設備,在這裏我只投資了5萬元,就繪就了我的『詩與遠方』。」
說起眼前的吾鄉憩鄉村小院,主理人汪若丹成就感滿滿。對於從小生長在休寧的汪若丹而言,鄉村,是生命的原點,更是內心深處割捨不下的掛念。2023年10月,因外出遊玩,汪若丹和朋友偶然認識了河磅村並選擇留下來創業。今年7月,吾鄉憩鄉村小院開始試運營,除了為顧客提供喝茶、就餐服務,還售賣茶葉、牛肉醬等農特產品。「和河磅村認識整整一年了,這一年,我們互相陪伴並見證著彼此的改變,也期待未來有更多創客能加入河磅村,書寫鄉村發展嶄新的一頁。」汪若丹說。
如何吸引更多像倪怡然、汪若丹這樣從「遊客」變「創客」的人來到河磅、留在河磅?今年1月,該村創建上升壹米·河磅青年創業共享社區,通過宣傳創業故事、分享創業經驗、搭建創業平台,引來志同道合、熱愛鄉村的「新朋友」入駐鄉村。「以共享社區為平台,目前我們共招引了來自湖北、馬鞍山等省內外青年創客及數字遊民12名,還共創了音樂節吸引人氣,撬動農副產品、伴手禮、住宿餐飲等旅遊消費。」王成告訴記者,希望通過年輕化的新農村社區,引入更多有生命力、新潮的業態,鏈接資源、人氣,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一群人共同講好一個精品鄉村故事。
鄉村發展需要懂運營、善管理的專業化帶頭人。新豐鄉黨委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摸排建立120餘人的鄉村人才庫,統籌培訓使用人才,為鄉村振興積累了人才基礎。其次,積極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鄉風文明評議等,鼓勵村民將租金返投入股到強村公司,讓村民從房東變成股東,為持續運營留有空間,花小錢就讓鄉村沉睡的資源資產循環利用起來了。有鄉村夢想的年輕人住進了新豐的老房子,新村民也從「一夥人」變成「一群人」。新豐村的探索,為如何吸引更多人才集聚鄉村,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要素支撐開闢了一條新路。(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黃組萱 王蕾 圖:潘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