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 | 王凱蔚媒體見面會:分享藝術之路,寄語年輕聲樂人

有片 | 王凱蔚媒體見面會:分享藝術之路,寄語年輕聲樂人

責任編輯:黃鶯 2024-12-06 16:54:4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12月6日晚8時,深圳市海上藝術文化中心境山劇院將迎來一場音樂盛宴——「經典歌劇選粹之夜」。活動由深圳市聲樂協會主辦,屆時,國際知名男中音歌唱家王凱蔚將攜其優秀學生同台獻藝,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雙重享受。在音樂會前夕,王凱蔚接受了香港商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深圳晚報、晶報、深圳新聞網、深圳衛視在內的九家媒體單位共同採訪。王凱蔚以其深厚的藝術底蘊和豐富的人生經歷分享了自己在藝術道路上的心得體會,並對年輕一代聲樂人寄予了厚望。

 聲部之變,藝術之路的轉折點

 王凱蔚,一個在歌劇界享有盛譽的名字,他的聲音如同醇厚的紅酒,飽滿而富有感染力。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他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和無數次的自我挑戰。當被問及藝術發展之路上哪些事情對他影響至深時,王凱蔚的思緒回到了那個決定他命運的時刻——大一那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伯樂,上海音樂學院的葛朝祉教授。

圖片.png

 「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對聲樂世界充滿好奇和憧憬的學生,但我的聲部定位並不準確。」王凱蔚回憶道,「葛教授聽我的聲音後,果斷地指出我應該改變聲部。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改聲部不僅意味着要重新適應新的音區,更意味着要放棄原有的演唱習慣和風格。」

 葛朝祉教授的判斷力如同醫生斷診一般精準,他深知聲部選擇對歌唱者未來的重要性。在葛教授的指引下,王凱蔚開始了艱難的聲部轉變之路。這個過程充滿了痛苦和挑戰,他不得不放棄原有的演唱方式,從零開始重新學習新的發聲技巧和音區控制。

 「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在練聲中度過,那種痛苦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因為你要在原有的聲部和新聲部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正是這段艱辛的經歷,為王凱蔚日後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三年半的艱苦努力,他突然發現自己能夠演唱那些曾經無法想象的作品了。這一轉變不僅讓他的聲音更加飽滿和富有感染力,更讓他在聲樂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也讓王凱蔚深刻體會到了聲部改換對於歌唱家的重要性。因此,在成為教師後,王凱蔚也是非常小心地去觀察每個學生的聲音特點和發展潛力。他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因為每一個細微的判斷都可能影響到學生未來的藝術之路。

圖片.png

 聽覺審美:提升藝術鑑賞力的關鍵

 在談及音樂普及問題時,王凱蔚表示:「做音樂工作者來說,就是要去注意音樂的普及問題,普及不僅意味着演出,更包括深入講解作品背後的故事、結構和內涵。當觀眾對作品有所了解後,他們就能更加自然地融入其中,產生共鳴。」王凱蔚以古典音樂為例,指出古典音樂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從最早的神話故事,到後來的寫實主義歌劇,藝術家們不斷將現實生活融入作品中,使觀眾能夠從中找到共鳴。因此,他呼籲應多舉辦專題講座,從各個學校入手,加強音樂普及工作。

 對於如何提升自己的聽覺審美,王凱蔚認為這與培養古典音樂的觀眾有着直接的關聯。他表示,當人們不了解某件事物時,往往會感到拘束和缺乏興趣。而一旦有所了解,就能更加放鬆地參與其中,熱情也會隨之而來。他鼓勵大家多聽、多學、多了解,逐漸培養對音樂的敏感度和鑑賞力。通過普及工作,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音樂、愛上音樂,從而推動整個音樂市場的發展。

 寄語學生: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壓力

 在談到對學生的期許時,王凱蔚深情地表示:「學生們都很努力,也很想要上進和學習。但具體做起來真的很難。」藝術之路是一條孤獨的路。因為大多數人不會像藝術家那樣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鑽研和學習。因此,藝術家們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壓力。

 他鼓勵年輕聲樂人要珍惜每一次學習和演出的機會,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和作品。同時,也要學會在孤獨和壓力中尋找到自己的動力和方向。他告誡學生們:「你們要學會去記、去背、去鑽研每一個音符和台詞。因為只有這樣,你們才能在舞台上展現出最好的自己。」

插入.jpg

 在媒體見面會上,王凱蔚還透露了自己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他表示,有時候可能會顯得苛刻一些,但都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成長和進步。學生們要在孤獨和壓力中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遠、更高。

微信圖片_20241206165358.jpg

 中國聲樂嶄露頭角未來可期

 對於中國聲樂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展望等話題,王凱蔚也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和心得。王凱蔚回憶道:「我曾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那裏的教學課程非常實用,為我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當我跑到國外學習時,還是發現了很多不同之處。有些地方確實值得我們學習,有些地方則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即使在音樂學院畢業後,到歌劇院工作時,還是會發現有很多差距。這種差距一直存在,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彌補。」

 他接着指出,韓國和日本很早就開始派遣留學生到歐洲和美國學習聲樂,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國外工作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對西方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他們在回國後傳播了一種更為直接的教學理念,而不是憑想象或憑空教學。這種教學理念使得韓國聲樂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

 然而,王凱蔚也提到了中國聲樂的輝煌歷史和優秀傳統。上個世紀的40年代,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像斯義桂這樣的世界級歌唱家。斯義桂作為亞洲人,在美國學習時迅速嶄露頭角,成為當時世界級的歌唱家。斯義桂不僅唱功了得,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將中國的文化與西方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得他的演唱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近年在國際聲樂舞台上,韓國人取得了很多不錯的成績。在談到中國聲樂與韓國聲樂的對比時,王凱蔚認為,中國學生在技術上可能更加注重一些,因為覺得技術就是最重要的。而韓國那邊則更注重音樂的層次和內涵,他們告訴學生技術只是手段、工具,目的是音樂。如果你的音樂里沒有故事、感情和衝擊力的話,那表明你的技術也不怎麼樣。因此,韓國歌手在演唱時更注重樂句的說服力和情感的表達,這使得他們的演唱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

 王凱蔚還提到,雖然中國聲樂起步晚一些,但也有很多優秀的歌手在國際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上海音樂學院的沈洋奪得了卡迪夫聲樂比賽大獎,中央音樂學院的楊光也同樣是卡迪夫的第一名。還有,如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他不僅古典音樂唱得好,流行音樂也唱得好,不久前也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演出,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悉尼歌劇院的賣票率達95%以上,可見其影響力。廖昌永在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法國圖魯茲國際聲樂比賽和挪威宋雅王后國際聲樂大賽中均獲得了第一名。‌ 他在1996年至1997年間,一年內連續奪得這三個賽事的冠軍,創造了中國歌唱家在世界高水準、權威性賽事中連續奪冠的奇蹟。這些成績表明,中國聲樂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

 對於未來中國聲樂的發展,王凱蔚表示樂觀。他認為,隨着對古典音樂的普及和宣導工作的加強,越來越多的觀眾會開始了解和欣賞古典音樂。(記者 焦家志、蔡易成 視頻 許傳軍)

責任編輯:黃鶯 有片 | 王凱蔚媒體見面會:分享藝術之路,寄語年輕聲樂人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