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振興經濟,消費先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昨召開記者會,對方案進行解讀,進一步宣示「全方位擴大內需」的堅定決心。
在外需不確定性上升的情況下,國家更加注重推動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增長,是暢通內地經濟循環、提升抵禦風險能力、增強經濟發展自主性的關鍵所在。相信中央刺激內需的利好政策陸續有來,當中亦帶來重大機遇。香港要「捉鹿識脫角」,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促進者,應在內地提振消費上發揮積極作用。一方面港商港企應積極擦亮香港品牌,挖掘內地市場潛力,另方面香港要從推動內地完善消費者保障等方面入手,協助內地進一步擴大內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得享紅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強調內需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具體部署了8方面30項重點任務,包括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行動、消費品質提升行動、消費環境改善提升行動、限制措施清理優化行動、完善支持政策等。中央的目的很明確,即是要發揮消費的經濟增長「壓艙石」作用,增強內需在經濟循環中的主動力,解決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等問題。
發改委表示,要透過「能加力、可落地、群眾有實感」的政策,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隨着內地推出的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力度,助力擴大入境消費,降低消費者信貸成本等政策「組合拳」逐步落實到位,應能起到刺激消費的效果。事實亦如此,國家統計局指,前2月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0%,從消費者信心指數來看,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月高0.9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在回升,內需有望逐步擴大。
中國內地擁有14億多人口,是全球超大規模且最有增長潛力的消費市場,內需潛力持續釋放,將提供海量商機。港商港企一直深耕內地,與內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如今更應把握機會,認真研究國家提振消費的內容和方向,以消費市場為重心進行投資布點,增強供需適配性;與此同時,在強化消費品牌引領、豐富消費場景、促進生活服務消費等領域要與時俱進、持續發力,通過創新驅動提供新產品新服務,擴大內銷市場份額。
此外,香港可以利用自身在專業服務方面的優勢,在協助內地訂立消費品安全標準,強化品質管理和檢測認證,加強消費者保護上發揮積極作用,從而更好提升內地消費者對產品安全和品質的信心,為擴大內需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例如目前香港檢測認證涉及的產品,涉及紡織服裝、玩具遊戲、電器、醫務化驗、中藥、食品、建築材料和珠寶等,其中絕大多數是生活消費品,完全切合內地消費市場的需要。
抓住內地擴大內需機遇,香港要「快、準、穩」,更好發揮自身所長,貢獻國家提振消費所需,為本港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