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人口老化日益嚴重,為響應居家安老政策及應對嚴峻的護老者壓力問題,慈善機構「生命熱線」今日(6日)舉行發布會,公布一項針對全港護老者的照顧壓力調查結果。
這次調查在去年10月至今年2月進行,透過「洗樓形式」,前往葵涌祖堯邨進行社區訪問及通過公開體驗活動,一共收集到942份有效問卷,旨在發掘隱性及高危護老者。提出具體支援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護老者當中,高達37.4%(352人)處於「高負荷」情況,反映長期照顧工作對身心構成嚴重影響。值得關注的是,在這群高負荷護老者中,40.3%(142人)同時出現抑鬱或焦慮症狀,整體受訪者中更有16.5% (155人)曾經出現自殺或自傷念頭,由此可見,照顧壓力與心理健康危機密切相關。
來自不同背景的護老者群體面臨挑戰呈現顯著差異。女性護老者承受壓力尤其沉着,高負荷比例達41.5%(312人),遠高於男性的21.6%(40人),凸顯性別角色與傳統家庭分工對女性護老者的雙重束縛。
就業狀況和照顧時數的交互作用,進一步加劇壓力。在職護老者中,50.1%(229人)承受高負荷,假如每星期照顧時數超過21小時,同時面臨抑鬱及自傷風險的比例更攀升至13.2%,反映「在職護老者」需在職場與家庭之間疲於奔命的現實困境。
本身精神科專科醫生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說,照顧有認知障礙症長者的護老者,壓力高出許多,而較高的正面照顧經驗會幫助減輕,中度照顧負荷護老者的情緒困擾和自殺念頭,有效介入措施則應該是針對不同風險群組而定。
林翠華教授為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
現年40多歲的Michael已婚,平時須照顧年幼的兒子、70多歲的爸爸,以及60多歲的媽媽,日常生活以照顧媽媽為主,由於媽媽不良於行,外出需要坐輪椅協助,加上媽媽為素食者,買餸等「家頭細務」也是由他一手包辦。
Michael坦言,工作壓力很大,以往有一段時間心情低落,更試圖自殺,試過走上天台,反問自己「夠唔夠擔跳落去」呢?Michael最終打消自殺念頭,後來接過「生命熱線」的宣傳單張,報名參加相關課程,學習社交和溝通技巧,壓力終於得到紓解,他非常感謝社工的幫忙。
Michael (右) 在日常生活需要照顧年幼兒子,以及年老的父親和母親。
「生命熱線」高級程序策劃經理余利安則提出四大核心服務建議,致力完善護老者支援體系,包括「友善僱主」、「個案管理」、「彈性服務」,以及「關顧自己」。(記者 葉家亨/ 攝影 蔡啟文)
頂圖:慈善機構「生命熱線」今早舉行發布會,公布「2025護老者照顧壓力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