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看稅收·走基層 系列報道之四】廣東:十年春風護航海洋漁業深耕「藍色糧倉」

【看稅收·走基層 系列報道之四】廣東:十年春風護航海洋漁業深耕「藍色糧倉」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3-05-10 14:20:45 來源:

    廣東4000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中,粵西佔比近60%,這使得粵西沿海城市發展海洋漁業具備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擁有廣闊海域面積的湛江市和陽江市,近年充分發揮海洋資源、裝備產業和水產種業優勢,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和海洋牧場,建設高標準水產養殖基地,打造「海洋牧場+深水網箱、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洋牧場+休閒漁業」多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廣東稅務部門不斷升級的服務在助力產業發展外,更是推動稅費紅利的精準快速落地,助力海洋漁業企業加快創新研發步伐,深耕「海洋糧倉」。

    耕海牧漁,藍色糧倉建設日益成熟

    在大食物觀的視域下,遼闊的海洋就是藍色的糧倉、豐茂的牧場。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廣東海水魚苗佔全國逾40%,居全國首位,依託大力實施「粵強種芯」工程,培育了一批海水優勢魚種,如金鯧魚、花鱸、軍曹魚、石斑魚、鮸魚、章紅魚等高品質高價值的現代化海洋牧場養殖優良品種。

    近年來,隨着預製菜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魚肉和海鮮等熱門預製菜食材也更高頻次見諸百姓餐桌。水產從餐桌配角到餐桌主角要用多長時間?廣東恆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用了30年時間去探索。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也是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這家位於湛江市東海島的民營企業,自2002年以來,先後投入2.2億元用於水產種苗的科研攻關。「優質種苗研發周期長、技術要求高、經濟效益慢,導致我們的資金壓力很大。」 企業財務負責人胡燕說。

    漫長的研發攻堅需要巨大資金投入,強而有力的稅費優惠政策堅實地支持廣東恆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創新之路走到底。廣東恆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至2021年期間,獲稅收減免1.2億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651萬元。

    「我們在集中精力耕耘飼料產銷、種苗繁育、進出口貿易等主業的時候,稅務部門通過稅企服務群,提供『一對一』服務,才讓我們得以精準、快速、詳細了解這些稅費優惠政策。」胡燕表示。

    稅費紅利精準滴灌,助企加快創新研發步伐。恆興南美白對蝦入選「破難題」陣型、獲「2022十大種業企業」「2022廣東企業500強」等榮譽稱號……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讓水產養殖行業注入越來越多硬核科技支撐,逐漸扭轉水產養殖抗風險能力弱、靠天吃飯等劣勢局面,並推動企業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拓展預製菜產業鏈條。

    數據顯示,恆興集團2022年水產產業收入達54.5億元,其中預製菜收入18億元。「恆興恆牌酸菜魚」在各大電商平台、新零售等渠道日銷超過10萬份。

    蔚藍大海深處,機遇與挑戰翻湧。

    從東平漁港碼頭登船駛入茫茫大海,120多口周長60米的巨大黃色「圓圈」鑲嵌在碧波中,它們是陽江海納水產有限公司大鑊島深水網箱養殖基地的深水網箱。

    「深海養殖可以拓展更廣闊空間。」陽江海納水產公司總經理楊華健告訴記者,「產學研合作」機制是陽江海納水產公司發展的重要支撐,拓展藍海的底氣源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提供的技術。

    據介紹,該公司的年養殖量已達1500萬噸。隨着產量提升、線上銷售業務的開展,公司各類涉稅業務需求也逐漸增多。但以「雲」為媒,涉稅費事項辦理「雲通道」、業務諮詢輔導「雲端學」等新模式為涉農企業提供了時間與空間上的便利。

4-2.jpg

稅務人員在黨群服務中心輔導村民使用V-Tax平台

    「我們的養殖技術在升級,稅務部門的辦稅服務也在升級。現在無論是納稅申報、辦理退稅費都可以直接在網上操作,各種『雲端』服務隔着屏幕就能把稅費業務辦完,遇到『疑難雜症』還可以在V-Tax平台和『雲會客廳』第一時間線上溝通解決,上周我們就通過網絡預約了稅務專家進行『一對一』業務諮詢。辦稅越來越省時省力,體驗感非常好。」楊華健對「智慧」辦稅服務印象深刻。

    智 慧稅務助力企業長風破浪,是稅務部門加快鋪設「非接觸式」辦稅繳費網絡的生動註腳。2022年以來,廣東稅務部門全面推廣「以電子稅務局為主、自助辦稅終端為輔、V-Tax遠程可視化辦稅兜底」的「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打造「十分鐘稅費便民服務圈」,將「非接觸式」稅費服務的節點延伸至黨群服務中心,打通稅費服務最後一公里。

    在陽西縣沙扒鎮新星黨群服務中心,漁民梁東華通過「粵稅通」小程序順利完成社保繳費後分享道:「我們出海打漁常年都不在家,以前購買社保都是委託家裏親戚到辦事大廳繳費,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把事情辦好啦,方便省心!」

    除此以外,稅務部門還將電子稅務局、V-Tax遠程可視辦稅系統、12366熱線電話、「雲會客廳」和粵智助等多個渠道資源一體整合到納稅服務集約處理中心。據統計,陽江的納稅服務集約處理中心可集中處理全市64%的線上業務,355個線上事項實現全市通辦,已形成「多個渠道受理、一個平台處理、一個口徑辦理」的集約高效稅費服務體系。

4-3.jpg

陽江市江城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

    依託於納稅服務集約處理中心這個「智慧中樞」,廣東各地的辦稅服務廳也紛紛步入智慧化升級。如今走進陽江市江城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往日人潮湧動的辦稅窗口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潔明亮的智慧辦稅服務廳,納稅人繳費人可以在這裏通過電腦、手機平板、自助辦稅終端等智能設備,自助辦理髮票申領、代開發票、證明打印、申報繳稅等業務。(記者 李芳 盛芳玲 通訊員 岳瑞軒)

頂圖:恆興湛江特呈島深水網箱產業園(企業供圖)

責任編輯:林梓琦 【看稅收·走基層 系列報道之四】廣東:十年春風護航海洋漁業深耕「藍色糧倉」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