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一縣的千年相守,記錄了千百年來傳承已久的文化印記;一城一江的山水對望,訴說着徽州大地的歲月滄桑和絕代風華;一墨一硯的交相輝映,與曠世名作相伴相生……
歙者,山水翕聚也。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徽文化之鄉,黃山市歙縣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南鄒魯、禮儀之邦、文物之海、徽商故里等美譽。近年來,歙縣積極融入黃山市「山水村夜」文旅產業新坐標系,圍繞「高氣質現代化文化旅遊名城」總體定位,勠力打造「古徽州國際文化體驗旅遊勝地、新安山水休閒度假勝地」,以徽文化為內核,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誠如歙縣縣委書記汪凱所言,歙縣將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和能級,增強發展動力、創新能力和競爭活力,引領歙縣文旅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讓歙縣這座沒有屋頂的徽文化大地藝術館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用資源稟賦激發城市活力
立於山間江畔,命脈與山水交融,縱覽天青垂水,極目綠野連空,生態是歙縣最鮮明、最靚麗的底色。
歙縣山水清麗,環境絕佳,是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天然氧吧和百佳深呼吸小城。
一城山水滿城詩,半城湖光半城林。如今,新安江水環境質量、流域空氣質量等態指標均穩居全國前列。
一溪水墨一城花。歙縣以「繡花」功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圍繞「雲巔、山場、江畔、田園、村落」五大場景,實施美麗鄉村「五微」行動。創意推出了「茶香竹鋪」「江畔九砂」「如意姬川」等一批既有「顏值」又有「產業」的村莊。依託九姓捕魚、九砂曬秋等民俗演藝場景,沿江6000多名村民向文旅行業發展。
此外,歙縣多舉措推動全域自駕旅遊和休閒康養度假產業發展,推出生態、文化、攝影、徒步等多元素融合的自駕游線路產品,皖浙1號旅遊風景道、大野自駕游風景道、徽州天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景觀質量提升得到推進。近五年,歙縣累計接待遊客465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7億元,生態「含金量」進一步釋放。
徽州古城是國家5A級景區、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府縣同城近千年,擁有非常豐富的研學資源,徽州古城精品研學課程入選2022年度「港澳青少年內地遊學推薦產品」名單榜首。
讓歷史記憶融入現代生活
行走在徽州古城裏,穿越歷史的滄桑巨變,感知歲月的沉澱更迭,青磚黛瓦、飛檐花窗,一眼千年,風華猶在。近年來,歙縣高度重視徽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不斷探索在城市肌理中逐漸還原徽文化特質。
歙縣擁有中國傳統村落167個,遙居全國縣級第一。實施《歙縣徽州古城保護條例》,圍繞保護利用,相繼出台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同時有效實施了徽州古城和古鎮、古街、古村落綜合整治,推進黃賓虹故居等1000多處文物古建築的保護和利用。徽州古建在保護傳承中煥發了新的光彩。
既有小詩意,又有煙火氣。為進一步加強文化挖掘和利用,以徽州古城為中心,歙縣新建、修繕了徽州歷史博物館、徽州非遺展示館、陶行知紀念館等一批歷史文化館,「許村有喜」沉浸式劇場、徽州府衙老爺咖啡、一盞魚燈館、博物館奇妙夜等新興業態應運而生,有效推動了徽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千年弦歌不斷,文脈延綿不休。歙縣堅持以文旅融合助推非遺保護、傳承、利用,摸排梳理域內非遺項目452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項,省級24項。數量位居全省縣級第一。常態化組織葉村疊羅漢、許村舞大刀、三陽打鞦韆「非遺」民俗展演,春節期間,汪滿田、瞻淇兩大魚燈通過網絡得到廣泛傳播,日均吸引遊客過萬人。
以文化IP賦能產業發展
日前,在美麗中國2023文旅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歙縣喜獲最美中國文化旅遊名縣的稱號。近年來,歙縣守正創新,順勢而為,在變與不變中實現蝶變新生。
以藝術解讀徽州,以創意點亮未來。2023年1月,歙縣創新推出 「徽文化·大地藝術季」系列品牌活動,充分整合文化、旅遊、非遺、民俗等地域特色,通過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方式,對徽文化進行包裝、二創。依託「徽文化·大地藝術季」,古城文創店、仁和樓剪紙館、徽州非遺館、徽州版畫館、歙縣廉政「三示」教育基地、徽州遞鋪等從無到有;「詩畫練江」搖櫓船、曹氏二宅「迷你小劇場」、陽和樓非遺「魚燈館」等粉墨登場……
街頭巷陌,煙火且相伴。受「免減優」、「徽文化·大地藝術季」、夜經濟業態打造輻射效應,歙縣文旅市場向好趨勢不斷發展。
旅遊市場熱鬧非凡,文創產業日漸成勢。近日,在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藏品」,「歙縣IP」、「大魚徽州」等非遺特產手信備受矚目,由歙縣聚鑫工藝品廠選送的硯雕《風華絕代》在評選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大賽」金獎。(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胡曉燕 顧雪菲 供圖 中共歙縣縣委宣傳部 黃山市歙州農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