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粵見祁香」共創共贏  皖祁門安茶香襲大灣區

「粵見祁香」共創共贏 皖祁門安茶香襲大灣區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5-22 22:49:13 來源:香港商報網

    「登黃山天下無山,游祁門幸福開門,品安茶萬事心安。」5月22日,「開祁門 見黃山」2024黃山祁門美好生活大灣區邀約會暨「復興安茶·粵見祁香」推介活動在廣州舉辦。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及全國各地300餘位茶文化專家、愛茶人士齊聚一堂,共賞茶藝、共話茶事、共謀發展,共同推動安茶這個古老經典的茶品煥發新的生機。

    此间,祁門縣政府副縣長詹栩表示,祁門將加快安茶產業集聚區建設,把安茶打造成繼祁紅後又一張靚麗名片,譜寫「紅」與「黑」的傳奇。

微信图片_20240522222349_副本.jpg

    養在深閨人未識  一朝初見鋒芒顯

    好山好水出好茶。位於神秘的北緯30度圈、黃金產茶帶的祁門,被譽為「中國紅茶之鄉」,生態環境絕佳,生物多樣性豐富,為祁門特有的櫧葉群體種茶樹生長提供了最佳環境,這也是祁門產好茶、出名茶的「生態基因」。

    論茶史,安茶比祁門紅茶的歷史更為悠久,創製於明朝永樂年間的安茶,是介於紅茶、綠茶之間後期半發酵的緊壓茶,又稱「軟枝茶」。由於具有祛濕解暑、安五臟順六腑等獨特作用,早年在廣東等地及東南亞名氣極大,被尊為「聖茶」。然而,抗戰期間運銷路線受阻,1937年安茶停止生產,一度不見安茶的蹤跡。歷經半個世紀風風雨雨後在1992年重獲新生,一款被「養在深閨」的安茶逐步走向復興。

    安茶製作屬古法工藝,十四道製作工序複雜、繁瑣,兼具綠茶的揉和烘、紅茶的篩和拼、黑茶的蒸和壓。每年四月份開始採摘、初制,一直要做到初冬時節,歷時八個月有餘。安茶有道夜露工序,即利用天然露水,對干茶進行發酵,世間獨有,工藝稱絕。竹簍是安茶獨特的身份標識,簍呈橢圓形,內襯箬葉,工藝獨特,做到茶香、箬香、竹香三香合一。

    隨着對安茶製作技藝的傳習不斷深入,安茶的品質更加優化,2013年以來,祁門安茶先後獲批實施省級地方標準,成功申報安茶原產地地理保護產品,榮獲中國博覽會黑茶「金獎」,安茶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微信图片_20240522222352_副本.jpg

    攜茶登門來邀約 茶香串聯兩地情

    祁門,物華天寶,自古產茶,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世界級優質茶葉小產區。2021年12月,祁門縣作為安徽省唯一代表加入萬里茶道申遺城市聯盟。祁門安茶則因其獨特的價值、溫順醇和的口感,被越來越多的愛茶人士所認知和喜愛。

    祁門縣政府副縣長詹栩在致辭中表示,祁門安茶,吸天地之靈氣。祁門絕佳的地理位置成就了祁門茶葉形美味佳、鮮香濃醇的優良品質。祁門安茶,聚人傑之地靈。祁門是新安醫學的發祥地之一,有着豐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御醫之鄉」。祁門安茶,承歷史之厚重。安茶几經起落,曾一度間斷生產,終續半個世紀前的茶香。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姬霞敏表示,祁門安茶是一款歷史名茶,兼具健康和品飲屬性,是繼祁門紅茶名揚四海後,祁門茶葉的又一傳奇和經典。相信只要產區、銷區結合,互相碰撞,共創共贏,安茶知名度就有更大提升,安茶市場就有更好前景,安茶產業就有更大發展。

    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會長蔡金華表示,廣東是中國主要的產茶大省及最大的茶葉消費省、流通大省和重要的出口口岸,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廣州在中國茶行業流通領域起着主導作用。粵港澳大灣區茶風盛行,國內外知名的茶人茶商眾多,茶已深度融入了粵港澳大灣區人的文化、經濟、生活。

    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張黎明表示,安茶成名較早,潛力巨大,安茶有着穩固的消費群體,前景十分廣闊。我們相信,通過加強宣傳和推廣,廣東將成為安茶復興的重要一環,祁門安茶可以通過廣東市場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微信图片_20240522222356_副本.jpg

    活動現場,祁門文旅推介後,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寧井銘等茶專家圍繞安茶功效及研究成果、安茶歷史文化及工藝等內容作了專題報告,並開展「復興安茶·粵見祁香」圍席論壇。同時,發布了祥源安茶十年陳新品上市,渠道合作夥伴進行了現場簽約。

    茶葉是祁門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祁門擁有茶園19萬畝,人均一畝茶,現有各類茶企600餘家,2023年茶葉產量7568噸,綜合產值65億元。近年來,祁門縣大力發展祁紅、電子、文旅、中(醫)藥康養四大主導產業,紮實推進「三茶」統籌發展,全面推進綠色茶園防控,不斷提升茶園管理水平,讓良好的茶葉品質成為茶產業蓬勃發展的堅實基礎。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祁門縣人民政府、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黃山市農業農村局指導,祁門縣農業農村局、祁門縣文化旅遊體育局、祁門縣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心主辦,祥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廣東省茶葉收藏與鑑賞協會、廣州市茶業協會、東莞市茶葉行業協會、中山市茶葉商會、南方茶葉商會、佛山市茶業流通協會、東莞市東傣茶業有限公司支持。(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祁紅)

責任編輯:嚴燕紅 「粵見祁香」共創共贏  皖祁門安茶香襲大灣區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