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第七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洛陽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洛陽是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肩負着守護黃河安瀾、築牢生態屏障、傳承黃河文化的重要使命。」洛陽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新紅表示,近年來,洛陽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引領,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治理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3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2個,成功入選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
構建防洪減災體系 守護黃河安瀾
李新紅介紹,洛陽全力構建黃河干支流防洪減災體系。突出幹流治理,持續完善黃河洛陽段幹流河道防洪工程體系,推進黃河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黃河(孟津段)榮獲「河南省2023年度省級美麗幸福黃河」稱號。實施「四水同治」,統籌抓好支流河道清淤、岸線除險加固、河岸綠化管理等重點工作,河湖「四亂」問題動態清零。開展險工險段和薄弱堤防治理,伊河、洛河普遍達到市區段100年一遇、縣城段50年一遇、鄉村段20年一遇防洪標準。
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 保障生態流量
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原則,統籌抓好農業蓄水保水、工業節水減排、城市節水降損,走好水資源集約節約發展之路。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重點河流考核斷面生態流量保障率達97.8%。增強多源化支撐保障能力,建成投用引黃入洛等引水調水工程,優化9個地下水水源地,成功入選國家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同時,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營造全社會節水濃厚氛圍,洛陽入選省級節水型城市、順利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省級初驗。
多措並舉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洛陽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戰略要求,統籌推進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工業源深度治理、移動源污染管控和面源污染防治,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優良天數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在全國率先推出「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動機制,國考、省考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連續5年保持100%,伊洛河入選全國美麗河湖。持續打好淨土保衛戰,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持續抓好生態保護修復,濕地保護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55%、45.8%,入選全國首批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
產業升級 「洛陽製造」跨向「先進智造」
積極搶佔產業新賽道,大力發展「風口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再造「新優勢」。20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新一輪「三化改造」全覆蓋,智能車間、綠色工廠、製造業頭雁企業數量均居全省前列。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形成「新集群」。寧德時代洛陽基地一期項目電池工廠正式投產、二期項目全面開工,加速建設千億級新能源生產基地。光電元器件集群規模全省領先,新型耐火材料、現代農機裝備入選省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洛陽入選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50強城市。未來產業多點發力、搶佔「新賽道」。氫燃料發動機實現規模化產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產業鏈營收兩位數增長,2023年「5+17」產業鏈群營收規模達4200億元,「洛陽製造」向「先進智造」全面升級。
創新文化遺產保護 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堅持圍繞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洛陽積極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新模式,深度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等重大課題,5項考古項目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榮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十佳城市。做好黃河文化資源活化開發利用,實施文化傳承發展「專精特新」工程,在全國率先打造隋唐洛陽城3.0版大遺址保護利用示範樣板,全市博物館數量達102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數量全省第一。突出「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新文旅特點,打造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今年1-9月,接待遊客1.26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近千億元。
李新紅表示,洛陽將堅決扛穩落實重大國家戰略「洛陽責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紮實開展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三年行動。全面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嚴格規範水資源管理。加快實施黃河孟津段險工及控導除險加固等防洪工程,提升黃河幹流防災減災能力。同時,推動綠色轉型發展,持續淘汰落後產能,持續推進「5+17」產業鏈群建設,力爭2024年營收突破4600億元。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以集中連片推進鄉村振興為路徑,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持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推進區域旅遊一體化,打造黃河精品文化旅遊帶。通過一系列具體行動,努力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貢獻洛陽出彩力量。(記者 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