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式開業運營時間不到一年的深圳市坪山區中心醫院,因與中南大學及其湘雅二醫院深度合作,醫療專業水平較高,被熟悉的患者親切稱之為「坪山湘雅」。朋友式的醫患關係讓它在群眾中擁有美譽,創傷救治水平也有口皆碑,外傷、骨傷等各種創傷疑難問題,都能在這裡得到巧妙化解。 新添智慧「幫手」,手術機器人正式上崗
73歲的肖阿姨(化名)來自湖南,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讓這雙曾經支撐她走過風風雨雨的膝蓋,如今卻成了她痛苦的源泉。20多年來,她的雙膝關節反覆疼痛。常規的保守治療已經無法緩解她的痛苦,左側膝蓋甚至無法正常彎曲,嚴重影響了她的晚年生活質量。
但就在她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一個電話,一個預約,為她帶來了新的希望。「媽,我所在的坪山也開了個『湘雅』,是和湘雅二醫院合作的公立醫院。我立刻幫您預約手術,這樣您就可以儘快接受治療了。」電話那頭,肖阿姨的兒子——遠在深圳坪山工作的小傑,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急切。為及時接受治療,肖阿姨乘坐列車抵達深圳,隨後前往坪山區中心醫院。
經過一系列的詳細檢查,肖阿姨被診斷為「雙膝關節重度退行性骨關節病」。醫院的先進檢查設備不僅幫助肖阿姨揪出了困擾她二十多年來的病因,而且在後續的手術治療中,肖阿姨的手術將由骨科學科帶頭人張慶主任和特邀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骨科主任毛新展共同實施手術。
「患者入院後,我們迅速成立了多學科綜合治療組(MDT),並組織開展了多次術前討論,制定了周密的麻醉計劃、手術方案及圍手術期應急預案。」張慶主任回憶說,為了達到更好的手術療效,醫院採用CORI膝關節手術機器人輔助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在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醫生可實現手術的可視化,且手術操作更精準、更穩定,大大減輕了患者的創傷,提升了手術效果。
11月9日,骨科團隊正式為肖阿姨開展手術。術前,機器人精準測量出截骨量、假體型號及安放位置。術中,骨科團隊在機械臂輔助下實現毫米級精確截骨。在術者和機器人的完美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整個手術過程不到1個半小時,假體位置安放良好,還成功糾正了肖阿姨的「O型腿」。
術後,肖阿姨恢復得非常好,原本無法正常行走的她,現在在助行器的幫助下已經能夠逐漸行走。
張慶主任表示,肖阿姨的快速康復,一方面是因為機器人輔助手術切口小、疼痛輕,另一方面是得益於以多學科綜合治療組(MDT)為主導的精細化圍手術期管理模式。從術前準備、全面評估,到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實施微創手術,再到術後康復管理等,全方位保障了患者健康,提供了高效優質的治療體驗。
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坪山區中心醫院人工關節置換技術邁上新臺階。這一技術進步推動了骨科手術向精準化、個性化、微創化、智能化發展,實現了「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診療,為更多患者帶來福祉。
打造「硬骨頭」團隊,讓患者滿意而歸
近一個月來,坪山區中心醫院成功完成了近10臺各類骨科手術,其中包括多臺高風險、高難度的四級手術。
張慶主任領導的骨科團隊匯聚了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包括創傷、矯形、組織修復等。團隊成員中既有海外歸國人才,也有博士後及在知名三甲醫院從業經歷的專家。這些人才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團隊的專業實力,也使得團隊能夠全面開展包括骨與軟組織的穿刺活檢、骨折的手法復位與內固定、關節鏡下的微創手術,以及惡性腫瘤的保肢治療等在內的多項複雜疑難手術,深受患者好評,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患者。
人才是基石,技術是動力,設備是保障。坪山區中心醫院骨科中心引入了各種智能化設備,像C臂X光機、關節鏡、多功能骨科專用手術床、多功能骨科手術動力系統等。同時還大量利用數字化手段,例如機器人對術前重建與規劃和病人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這些「武器」的加持,對本身技術精湛的骨科醫生來說如虎添翼。
「作為坪山區中心醫院骨科主任,我肩負著重任與使命。我們不僅要治療好每一位患者,還要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和技術,加強多學科合作,為更多患者帶來健康。」張慶表示,希望能繼續發揮科室優勢,盡其所能讓聞「聲」而至、慕「名」而來的患者都滿意而歸。(記者 焦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