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占中」土壤與台學運不同

2014-04-02
来源:香港商報 曾綺雯

  曾綺雯

  3月18日,從台灣學生占領行政院開始,太陽花學運拉開了帷幕,也讓我們看到了大型學生運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次台灣「占院」事件,就彷彿是香港「占中」的預演。但反思香港近年來的社會運動以及比對這次台灣太陽花學運,還是可以清楚地看出,台灣「占院」與香港「占中」的土壤,是全然不同的。

  主體不同訴求不同

  首先,運動主體不一樣。在太陽花運動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學生一直是這場反服貿博弈中的主體,雖然有政黨及其他團體介入,但卻沒有擾亂學生這一主體地位。這也是台灣人長久以來練就的政治斗爭素養,誰的主場,誰說了算,這次我當綠葉,下次輪到你,我們相互支持,各取所需,目的只是要把對方扳倒。而且,這種純粹的社運也比較能讓民眾接受。而每次香港出現社會運動,政黨都會不失時機地出來喧賓奪主,分散民眾對事件本身的注意力。

  其次,運動訴求不一樣。太陽花學運中,台灣學生的訴求是精準的。諸如「本會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等,都是有的放矢,就事論事,算得上是理性訴求。而香港社會運動中開口不離「民主」二字,而民主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相信一百個人眼中必定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加之近年由於種種社會問題,香港人逐漸把怨氣宣泄到中央和內地人身上,很多社運的訴求向反對中央管治看齊,淪為了感性訴求。在預備「占領中環」的運動中,各界長時間地認為中央并不會給出真正的普選方案,也是非理性訴求的表現。

  事發基礎群眾素質有异

  其三,事發基礎不一樣。台灣「占院」是既定事實激起學生不滿、從而引發的社會運動,而「占領中環」是尚未發生但臆想會發生并提前預備的行動。因此,在民間影響來看,「占院」的支持度應該更高一些,起碼「反擊」比「陰謀論」更有說服力。這也是「占中」大規模支持者一直并未出現的原因。

  其四,群眾素質不一樣。台灣群眾一直堅守「克制」二字,雖仍因部分學生的不智發生冲突事件,但總體來說社會輿論對這種行為還是持批評意見的多,證明社會共識是一致的,希望運動是和平理性的。而在香港,每一次游行均會出現激進分子搗亂,竟然多次有人能夠把龍獅旗舉起,要求英國回收對香港的管治,并冲進駐港部隊等等。吊詭的是,支持這種野蠻行徑的論調也不在少數,認為不流血就不是革命。在這種分裂的社會共識底下,「占中」的風險重重,要做到像台灣「占院」一樣,恐怕極其困難。

  尽管太陽花運動與香港「占中」有種種的不可比,但到底有沒有借鑒意義?我相信很多籌備「占中」的人都必然會學到的有一點,就是利用社會化媒體及「純粹」二字誘拐心智尚未成熟的熱血青年。

  從太陽花運動可以看到,在透過社會化媒體凝聚起來的接近50萬人當中,包括了清晰知道自己反服貿理由的熱血青年,包括了純粹去搞破壞的立院自拍者和搗亂者,純粹去湊熱鬧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學生們,以及純粹希望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的社交強迫症者,趁機抽水的政黨,趁機做公關的商家等等。如果「占中」要的只是人數,社會化媒體定能幫上大忙,但在「舍法取義」無法占領道德高地的時候,更多的群眾其實只是去開嘉年華會,并不見得真的能達到原本設想的目的。而在社會化媒體碎片化地宣傳渲染之后,定必會有更多不明原委的人和別有用心的人加入其中,最后徹底癱瘓中環,影響社會日常運作,相信也不是提出者的原意吧。

  就「占中」而言,「學習」太陽花學運創造對話機會,比籌劃如何真正「占領中環」,更有現實意義吧。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