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烏克蘭危機利好中國

2014-04-05
来源:香港商报 凌昆

  凌昆

  烏克蘭危機發展至今,已全面改變了環球的地緣政經格局;俄國與歐美正重構冷戰時代蘇聯與西方在中東歐地區的政經軍全方位對峙,一時間看來難以有根本性的解決辦法,故亦不能期望局勢可真正緩和下來。尤為值得注意者是,危機持續對世界經濟及市場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歐美俄不堪長期對峙

  以目前情况看,俄國與歐美間不會出現直接的軍事對抗,歐美對俄的制裁也未成氣候,不痛不癢的只有政治象徵意義,雖然美國大吹這具針對性及殺傷力。因此從近期看,危機對全球市場雖有一定影響,但至少暫時對實體經濟的打擊卻不會很明顯,然而從長遠看問題卻殊不簡單,可能由危機引發深遠的財經調整,對歐美俄經濟都會帶來重要變化。顯然,國際市場(包括金融、商品以至一般貨物、服務)亦將難免受到影響。

  歐洲自蘇聯解體后積極發展對俄經貿關系,無論大小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往。大國中,德國對俄出口尤多,占全歐對俄出口約三分一,法國正對俄進行大筆軍火交易,英國倫敦的金融業及房地產則受惠於俄國的有錢顧客。小國中,芬蘭十分依賴對俄出口,而塞浦路斯銀行則有大批俄國顧客。同時歐洲對俄國能源供給的依賴很深,如天然氣俄國供給便占了約三成。美國與俄國經貿交往雖不及歐洲之深廣,但仍多大型跨國企業在俄有重要投資,特別是在金融及油氣開發方面。有估計指,俄國對歐美出口油氣等能源產品,總值每年達1600億美元之巨。此外,歐美對俄金融聯繫亦多,包括對俄借貸及投資,和在俄開設銀行等金融機構,單歐美銀行對俄銀行放款便以千億美元計。

  由於上述種種經貿關系,歐洲尤其不願對俄實施真正有效的制裁,美國情况好些,故在制裁問題上美國較歐洲強硬(至少表面上如此)。實際上,以目前歐美經濟的低迷及復蘇的不穩定,很難承受一場全面性的大規模對俄經濟戰。此外,還有一個更深層問題:歐美在危機后,已不得不重新評價在歐洲的軍力部署,和對北約的投入。然而歐美均正處於財政調整之時,連美國亦剛部署好削減包括軍費在內的財政開支,如何重新調撥資源,以強化歐洲軍力,確煞費周章,這必將引來各國內部的政治及社會阻力。

  另一邊的俄國情况也不好過。在危機前,俄國的財經金融狀况本已欠佳。首先是經濟高增長期已過,新世紀頭十年年均增長約7%,去年卻只有1.3%,今年最好的估算亦大致如此。其次是經濟對油氣開發依賴太大,出口收入六成來自油氣,制造業則日趨空洞化,占GDP比重已降至15%。財政也要依靠油氣來平衡,扣除油氣收益赤字已逾GPD一成,且油價要維持於110美元一桶之上才可保平衡。再次是經濟質素低,投資不足令勞動生產率偏低。最后是社會問題嚴重,如人口老化、貧富懸殊程度偏高,和富人走資海外等。除上述的結構性困難外,一年來受國際周期性冲擊亦深,在美國退市引發的新興經濟走資潮下,俄國債股匯市出現多次齊瀉而利息抽高,對經濟帶來進一步打擊。

  中國或將享更多話語權

  顯然,歐美俄的經濟都難於承受長期的、全面的大規模政經軍對峙,但一時間卻又難解危機。歐美俄陷於新一輪博弈的局面,自然對中國至為有利。首先是美國要分心關顧歐洲及中東亂局,更無暇東顧,必然削弱「重返亞洲」策略的推行,令中國可有更多的地緣戰略空間。其次,歐美俄等卻要加強與中國尋求更緊密的經貿合作,一是為了增強經濟實力,抵銷在博弈中的損耗,使能承受持久戰的磨損;二是為了找尋替代市場或供給,如俄國要加快開拓中國的油氣市場,歐洲則要開拓中國的制造品市場,這樣才可讓俄歐減低由更多制裁與反制裁帶來的冲擊。最后,在博弈中引發的國際金融及經貿體系變動,將有助促成世界新秩序的成長,而中國在此中將享有更多的話語權。如何充分掌握上述的新機遇,乃中國急須研究的國際關系新課題。

[责任编辑:李曉尚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