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微刺激」或陸續有來 中國增長仍有潛力

2014-05-03
来源: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報告)》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左右,增速比上年穩中略降。分析人士認為,一季度宏觀數據體現了中國經濟轉型初見成效,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潜力仍然較大。從近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精神來看,中國政府不會坐視經濟下行,將出台更多「微刺激」政策保證經濟平穩運行。隨著外需逐步復蘇及系列穩增長類「微刺激」措施出台,未來的中國經濟或出現回暖趨勢。

  有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雖然增速放緩,然而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和改革的深入,中國經濟的韌性正在增強。另有專家指出,要實現「穩增長」,仍應加大投資。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增長要依靠高品質和高效益的投資,未來中國經濟走勢取決於政府能否對投資有所鼓勵。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1.「微刺激」后經濟將溫和復蘇

  此次中國社科院的預測結果比上年底的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受制於產能過剩、債務風險等問題,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放緩,消費雖然穩定增長,但仍然難以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導因素,貨物和服務貿易净出口將進一步減少。

  料提前實現「十二五」目標

  不過,在經濟增速下調的同時,社科院報告還特別提出,2014年中國的產業結構將繼續優化,預計2014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將首次突破47%,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目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仍具有較大潜力,宏觀調控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適當容忍經濟增速下限的下移,使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更加富有彈性。報告建議,將宏觀調控合理區間的下限從2013年的7.5%下移到2014年的7.0%左右,以便為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留出更大空間,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

  今年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3月重回兩位數增長軌道。一季度新增利潤最多的汽車制造業等5個行業均屬高端制造業,說明經濟轉型取得一定成效。4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環比回升0.3,終止了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連續5個月的下滑趨勢,新訂單指數脫離3月的19個月最低點。這些成績成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的一抹亮色。

  有論者稱,隨著外需逐步復蘇和一系列傾向穩增長的類「微刺激」措施出台,預計未來中國經濟將逐步溫和復蘇,體現這一前景的基礎將是基礎設施投資有所反彈。

  結合近期經濟運行的新變化,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基於出口復蘇、投資審批和建設進度加快、信貸保持穩健增長,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在二季度回升,GDP同比增速將升至7.7%-7.8%。

  2.政府不觀望 更多政策將出台

  為使中國經濟能夠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4月2日的國務院會議打響了財政刺激第一槍,要求確定鐵路投資穩定增長。4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首批項目80個。

  促增長措施規模不大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計,預計未來將出台更多促增長措施,但規模不會太大,并且會聚焦在鐵路和保障房建設、環保和清潔能源投資,以及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以釋放包括民間投資在內的潜在的國內需求。

  而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則指出,堅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穩健和積極)的現有政策基調,但需要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政策內容,努力實現全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預期目標;此外還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這更使得未來將出台更多扶植政策的猜想得到支持。

  針對性支持某些領域

  高盛高華認為,政府在上個月以來出台一系列放松舉措后將不會采取觀望態度,未來將有更多政策出台,直至有明確跡象顯示經濟形勢出現好轉。預計這些政策仍將針對性地支持經濟的某些領域,希望達到既支持短期需求增長,也致力於改善整體經濟結構;舉例來說,國務院在上周會議之后宣布進一步放松基建領域的准入限制。

  另外,由於今年以來房地產領域全面疲軟,政府可能放松房地產相關政策。若果真如此,考慮到公眾對於房地產方面政策的敏感性,政府或將在放松房地產政策時低調行事,特別是放松限購令等問題上。

  而中國總理李克強在重慶的講話也意味著中國政府正在為增加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做著努力。李克強謀建長江經濟帶的做法,被認為是謀劃發展新棋局的舉措之一。

  他說,要把建設長江經濟帶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緊密結合,使各項舉措既利目前、更惠長遠,增強發展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帶動創業就業,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增添新動力。

  3.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這一點亦在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得到確認。

  華泰證券表示,匯豐PMI初值微幅回升,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4月匯豐PMI初值最終錄得48.3%,與市場預期一致,是6個月來首次出現回升。產出指數48%,新訂單指數47.7%,均較上月回升,逆轉了之前連續4個月的下滑趨勢。投入價格及產出價格指數也較上月有所回升,產成品及采購庫存略有回落,但采購量指數略有回升,這或許意味著生產和需求持續收縮的情况有所緩解,政策的效果開始初顯。尽管經濟的實際運行情况還需更多數據驗證,但該值為二季度宏觀經濟開了個好頭,市場對經濟在二季度企穩的預期將會增強。

  4月匯豐PMI初值升幅較低,仍處於收縮狀態且處於歷史同期低位即說明了這點。定向穩增長政策的力度有限,房地產投資下滑趨勢未變,地方投資仍受制於資金困境,華泰證券對二季度宏觀經濟保持謹慎樂觀。從目前政策力度及取向看,二季度經濟或有企穩表現,但下半年依然面臨較大挑戰。

  遭全面金融危機幾率小

  對於「三駕馬車」的走勢,社科院預計,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18.4%,實際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3.0%,實際增長11.2%;出口增長7.2%,進口增長8.6%;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漲幅略低於上年。

  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一些小城市的房價下跌,一些公司開始出現違約的情况。但即便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區負責人李昌鏞認為,中國遭遇全面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仍很小。李昌鏞還說,中國需要繼續回籠現金,從而逐步推高利率并擠破信貸泡沫。違約現象不可避免,不過與其像2008年那樣為應對全球經濟滑坡而釋放一波新增信貸,中國不如依靠小規模救助計劃,正如李昌鏞所說的「微創手術」,來防範金融風險蔓延。

  4.經濟自我調整增強韌性

  尽管中國政府一再強調第一季度GDP增長仍在合理範圍之內,這從數據公布前后所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可知,政府多少還是有點忐忑不安。應該說,這些政策措施也在「合理範圍」之內,并沒有失去應有的定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魁認為,如果只盯著經濟增長的速度,而忽略經濟增長的韌性,對處於增速換檔期和結構改革期的中國經濟的認識是不全面的,從而政策制訂的依據也可能是偏頗的。而從市場化導向行業和企業的盈利性、產業結構的自調性、進入和退出的順利性這3個維度來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可能是有益的。

  市場化導向行業仍盈利

  隨著GDP增速下行,中國一些行業的銷售利潤率明顯下滑或劇烈波動,如煤炭、鋼鐵、化工、造船、光伏等,這些是深受政策影響的行業;也有一些行業的銷售利潤率比較穩定,如家電、食品、紡織、醫藥等,特別是紡織業的銷售利潤率從十年前到現在都是一個穩定上升的趨勢,這些是真正市場化導向的行業,競爭比較充分,開放程度較高。今年頭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只有8%,主營業務利潤增速仍能到8.4%的水平,其中國企下降0.2%,而私企增長16.4%。

  比較一下2012年和2013年同期的主營業務利潤,國企分別下降19.7%和增長18.9%,私企增長16.9%和增長24.4%。張文魁認為,這反映了市場化導向的私企占比不斷提高的情况下,中國工業增長的韌性有所增強。特別是私企占多數的制造業,今年頭兩個月的利潤增速達14.8%,其中多年受困於人工成本上升的紡織業達17.5%。現在許多行業出現困難,不少人將此歸罪於產能過剩,要知道在15年前,紡織業被政府列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政府主導的壓錠達到2000萬錠。當時年紡紗產量才500萬噸上下,而去年達3200萬噸,15年間產能和銷量增加5倍,政策到底是治亂還是添亂,可見一斑。他認為,在GDP增速下行中,市場化導向的行業和企業仍保持不錯的盈利性,就可以覆蓋利息支付和本金償付,保證金融體系和整個經濟基本穩定。

  服務業增強經濟韌性

  張文魁還認為,當下產業結構正在進行有意義的自我調整,以適應重工業化大潮消退帶來的經濟增速下滑和增長階段轉變。從服務業的情况看,政府過去20年出台很多政策來調整產業結構,都不理想。今年服務業增速繼續保持去年以來明顯高於工業增速的勢頭,占GDP的比重達到49%,同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實際上,中國服務業增速和規模很有可能被明顯低估了,因為中國的統計體系主要針對工業而設計,服務業存在很多「漏統」,特別是服務業中占比最高的「其他服務業」,包括了信息傳輸、電腦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漏統」成分可能更大,就是傳統的餐飲服務業也普遍存在「漏統」的情况,那些常常被「漏統」的非正規部門有很強的滲透性。從日常生活中也可發現服務業的勞動力市場很活躍,看不出經濟低迷。可以判斷,服務業的發展正在增強中國經濟的韌性,有些小行業正孕育著巨大發展空間。

  5.增長仍將倚重投資

  對於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學界早有不少批評聲音。其中,一種主流觀點是內需失衡,即所謂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過多,消費太少」。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其主要原因是對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存在誤讀。如果要穩增長,還是要靠投資。

  在他看來,中國的投資占GDP的比重多年來被嚴重高估。將每年各省公布的當地GDP數據加總起來,都要高於中國統計局公布的全國GDP數據。例如,2009年各省GDP高出全國2萬多億元,2012年高出5.76萬億元,2013年高出6萬多億元。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况,一是各省之間在統計中的重复計算,二是地方政府的政績注水,這兩者都主要集中在投資領域。

  須提高投資品質及效益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蔡洪濱認為,中國經濟中投資被高估了10%,現在官方統計投資占GDP比重47%,實際上也就是37%左右。日本、韓國早期經濟增長的時候,投資占GDP比重也是40%左右。據此判斷,中國經濟不存在失衡問題,中國的投資比例仍在正常區間。并且經濟學上并沒有最佳投資比一說,因為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情况都不一樣,投資比例多少算合適,不能一概而論,沒有人能明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比例應該是多少。對經濟形勢的錯誤判斷,干擾了政策導向的選擇。中國經濟現在增速放緩,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在所謂的調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政策框架下,一些正常的合理投資受到質疑,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速明顯放緩,不但公共投資的積極性下降,民間投資積極性也受影響,很多民營企業家持觀望態度。

  蔡洪濱指出,必須回歸經濟增長的本質。官方所謂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都是從需求角度講,總需求的調整只是短期之內調節宏觀經濟的平衡,解決不了長期經濟的增長問題。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增長要依靠提高投資品質和效益。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增長,是通過技術進步和生產要質素量改進提升生產率,這才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