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復旦與哈佛的差別在哪?

2014-05-08
来源:香港商报 路人甲

  日前,復旦大學177名大學生聯名寫信為投毒案凶手求情免死,讓這件一年多前該校發生的投毒案及其后續再度引發社會的關注。2013年4月1日黃洋飲用寢室飲水機中的水后,出現中毒症狀。2013年4月16日黃洋去世。2013年4月25日林森浩以涉嫌故意殺人罪被逮捕。2014年2月18日被告人林森浩一審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2014年2月25日被告人林森浩委託辯護律師正式提起上訴。近日由復旦大學177名學生聯合簽名的《關於不要判林森浩同學「死刑」請求信》寄往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隨之一起的還有另外一份《聲明書》。建議給被告人林森浩一條生路,讓他洗心革面,并在將來照顧受害人黃洋的父母。

  國人求情文化盛行

  對於這起投毒案的判決本身,對於這封求情信的是與非,無法像法官和律師等專業人士那樣進行專業解讀,但作為一名普通公民,對於中國求情文化的盛行,對於校園求情風吹向司法的干擾,不能不深表憂慮。

  各式各樣的求情經常上演,甚至於經常出現大量的公函求情。比如,月初就有湖南一縣發紅頭文件為一名企業主的嫌犯求情,「請求」取保候審。

  據稱此次投毒案的這177名求情的大學生中,還有65人來自復旦法學院,復旦是內地的名校,而這些法學院的學生,他們就是未來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由此可見法治思維在中國的缺失,求情文化的盛行,在中國可謂根深蒂固。

  規則大於道德律令

  1764年的某天深夜,美國哈佛大學發生了一場意外的大火,圖書珍藏館中珍貴的捐贈書籍被毀於一旦,全校師生無不痛心疾首。第二天,一個叫約翰的學生面色凝重,原因是就在此前他違反圖書閱覽規則,偷偷地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了館外,準備全部閱讀完后再歸還。突發的火災讓他陷入了猶豫,是若無其事地將之據為己有,還是勇敢承認錯誤歸還這一珍本?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忐忑不安的他最終敲開了校長霍里厄克辦公室的門,說明緣由后,羞愧地將書交還給了校長。收下圖書后,校長對約翰的誠實之舉給予了褒獎,感謝他為學校保留了一份珍貴的遺產。但兩天后,學校張貼了一份告示,內容是:約翰同學因違反校規,勒令退學。因為哈佛的治校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用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復旦,結果將是如何?通常的情况將是:一方面,對於一個誠實好學的學生,我們會對其自我反省精神和誠信為本的道德進行充分表揚,以消解其違反規則的過錯程度;另一方面,該學生的班主任或是家長將向校長進行三番五次的求情,請求原諒和通融這一錯誤,法外開恩給予留校察看或其他較輕的處罰。誠然,以上兩種處理方法似乎并無絕對的優劣之分,但這種法治思維的習慣和行為方式對社會文明進步的影響是深遠的。

  羅馬城非一日建成,大學生求情信啟示大家,要解決法治思維在中國的缺失,不可能一蹴而就,這也許就是復旦名校與哈佛名校的區別所在? 路人甲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