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7

华致力输出高新技术

2014-06-20
来源:香港商报

   从高铁到核电:华致力输出高新技术

  高铁再次成为中国外交热词。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中英讨论了加强高铁等领域的合作。这是李克强总理出访以来再次明确提及高铁,也是中国首次向西方发达国家推介高铁技术。
  当天,「高铁」写入了中英联合声明。声明中称,双方同意促进在彼此市场关於轨道交通(包括高铁)设计谘询、工程建设、装备供应和设施维护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背后,实际上是是中国投资和人民币的『走出去』,也是中国技术和标准的『走出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分析称,「它标志着中国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延伸,同时有利於相关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发展,进而与中国实现共赢。」
  中英联合声明「高铁」出现两次
  在这份中英联合声明中,「高铁」出现了两次。英国是现代铁路运输的鼻祖,但近年来,在高铁的建设中,英国并没有占据世界的头把交椅。中英高铁的合作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不谋而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被外界誉为「超级推销员」。在他就任总理后的5次外访中,有4次都专门提及高铁。
  据悉,中英双方可能合作的高铁项目,是连接伦敦和英格兰北部造价约500亿英镑的HS2高铁项目。
  2003年英国开通第一条跨国线路的高铁(HS1),从伦敦穿越英吉利海峡至法国巴黎,着名的欧洲之星就取道HS1轨道。近10年后的2012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启动英国的第二条高铁(HS2)项目。
  华有望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拥有丰富经验与核心技术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展示国家新形象的一张名片。年初,一列中国造CRH380A高铁列车的视频精彩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在「世界十字路口」展示中国高端装备的最新形象。
  当「高铁外交」与「乒乓外交」「熊猫外交」等并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时,人们注意到,中国正在实现国家战略的转型。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个曾经以「世界工厂」闻名的国家,希望把握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以「中国智造」的形象替代「中国制造」,给国家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后劲。
  人们注意到,这几年,中国的研发经费不断增加。2013年,中国用於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达2.05%,首次跨过2%门槛。研发经费与GDP之比反映出一国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和努力。
  「中国正在努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中国运载火箭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认为,面对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一届领导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重要部署,积极向国外推介中国的高铁等技术也是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部分。
  能源也是中国科技进步的重点领域。中国新能源专家、保利协鑫能源董事局主席朱共山说,不同於传统的能源,更高效、更节约、更环保的「能源效率」,将是支撑中国可持续循环经济的基础。
  人们注意到,此次李克强访英期间两国签署的40多项、总金额超过300亿美元的政府间和商业协议,涉及能源、投资、高科技、金融等领域,能源和科技成为关键词。
  「21世纪,中国将有望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是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的中国预言。他说,如果有机会见到李克强总理,会告诉他:中国选择过渡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很可能引领亚洲,乃至世界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
  大力推进中英核电合作
  当然,高铁技术迈向国际只是头戴「四大文明」桂冠的中国希望用新技术影响世界的一个方面。中国投资英国核电项目也引起关注。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18日报道,尽管有人担心会影响国家安全,但英国仍允许中国设计、拥有并运营英国的新一代核电站。报道称,两国政府18日签署一项民用核电合作协议,可能价值数亿英镑。另一项协议说,如果符合英国独立监管机构的要求,中国公司可以在英国拥有并运营中国设计的核电站。
  另据本报记者报道,中国广核集团(中广核)昨日向媒体透露,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英国期间,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英国办事处在伦敦揭牌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中广核英国办事处是在李克强访问英国期间成立的,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中国国有大型核电企业,中广核通过设立英国办事处表明了推动核电「走出去」的坚定决心和宏伟目标。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