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李克強推動中歐關係向前走

2014-06-22
来源:凱瑞·布朗

   李克強這次歐洲之行備受各界關注。在經濟方面,英國仍屬於高增長,但希臘在飽受歐債危機之后,目前仍然在低增長中掙扎。而這兩個國家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極力希望中國到她們的國家投資,并視之為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但如何達到這一目的,兩國所采取的方法很不相同。

  對英國來說,中英關系可謂有180度的轉變。在8個月前,雙方超過一年都沒有部長級互訪,這正是2012年卡梅倫與達賴在倫敦會面的后遺症。但在去年12月,卡梅倫訪華時堅持,中英關系的核心應該是貿易關系。隨卡梅倫訪華的代表團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而這次李克強自去年出任總理后首次訪英,他亦禮尚往來,代表團的官方及非官方成員超過200人。在這個意義上,兩國的關系可謂重回正軌。

  英女皇晤李總圖改保守形象

  由於英國在神根公約之外,中國旅客在英國并沒有享有他們在其他歐盟國家的共同簽證待遇。所以這一次李克強訪英,其中一項成就就是簡化中國旅客訪英獲得簽證的程序。而在作為金融及投資夥伴方面,英國都一直非常成功,這在李克強這次訪英期間也充分得到反映。蜆殼石油及英國石油也簽了新的協議,幾百億英鎊的投資也隨之而來,但最重要的協議還是人民幣的直接買賣。在中國銀行及中資公司心目中,英國是一重要金融中心,而在過去,很多中資公司也在倫敦各個交易所挂牌上市,并在英國設置歐洲總部。中國在英國的投資包括公用設施、希斯路機場、食品公司以及汽車公司。在歐盟的層面上,英國對華是科技提供者;而金融及投資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在香港回歸中國近17年來,英國不斷推出一些活動,企圖改變中國對英國持有的保守及古老的固有形象。這次李克強訪英,其中一項重頭戲是與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會面。很多人把這件事看得很重,因為英女皇作為象徵式的元首,是很少與他國政府的首長會面。而英女皇與李克強在溫莎堡會面的照片今次卻隨處可見。

  英須擺脫殖民統治回憶

  對於中國在政治及經濟上的崛起,英國正努力從過去的殖民統治及英國在香港的利益中,尋找新的解讀。或者最具象徵意義的是,在李克強訪歐之前幾天,中國國務院就香港方面發出一份白皮書,再次確定香港是在中國主權之下的一部分。所有關於香港特區的決定,完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基本法而行事的。但就在李克強離開英國前往希臘的那一天,中國的一份報紙把英國描繪成一個還是衰落的國家,并認為英國還活在自己過去歷史及回憶當中。很明顯,改變人們對英國的感覺是一項龐大、但也是一項急切的任務。不過,對希臘而言,事情就不一樣,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比,希臘吸引中國投資之深度及廣度,都要比他們深得多。一項簡單的事實就是,在2009年經濟危機之中,希臘花盡心機找尋不同的投資者,而中國其時投資了希臘的一個港口。而在過去數年,希臘已接待過數位中國領導人,并成功推介希臘是中國資金投資的好地方。而這次李克強訪希正是一關鍵的時機,因為這正是希臘剛剛從歐債危機擺脫出來之時。

  然而,希臘仍受到高失業率及人們不滿的問題所困擾。在去年的選舉中,一些極端政黨崛起,而希臘政府目前也要實施嚴刻的結構性改革,并要削減政府開支。雖然中國的投資者或許可找到一些有趣的戰略投資,但這些投資都不會很大。希臘的經濟規模實在太小了,在金融及服務業更乏善可陳。不過對中國一些國有及非國有的公司來說,希臘會是拓展歐洲市場的一塊跳板。

  英希對華開放對歐啟示強大

  李克強這次訪歐,正值歐洲經歷5年艱苦歲月之后的復蘇,歐洲仍是一多元化及令人困惑的地方。雖然在貨物、人口流動等方面,歐洲有共同市場,但在規管方面仍有着巨大的不同。不過尽管如此,作為貿易夥伴,歐洲對中國很重要,而中國也很看重歐洲。就像雙方在去年因光伏貿易發生的冲突一樣,最終都能解決分歧,繼續向前。而希臘及英國對中國的開放態度,對整個歐洲市場有很強的啟示。

香港商報評論員:凱瑞·布朗/譯:張淦明

[责任编辑:陳明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