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冷觀七一游行

2014-07-03
来源:香港商报

   昨日,不少市民都會接觸七一游行的報道。市民除了可關注游行人數外,還可留意街站的運作、游行人士的預備工作、集會和清場情况等。這些都有助我們了解七一游行的發展趨向。

  計算人數非易事

  是次七一游行的參與人數,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至少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各方陣營因應人數,為以后的政治博弈作出部署;二是各方按其需要,引用合適的人數統計,在輿論上表達其意見;三是人數被指為民情的「溫度計」,反映特區政府的施政是否符合市民的期望。

  民陣、警方以至港大學者對游行人數的統計方法都面對一定資源、人手等局限。而游行非強制性參加,參與者有很大自由進出隊伍。舉例而言,有些游行人士走到終點站后,可以再次走回游行隊伍的尾部,重新出發;有的可能選擇在游行路線上等候,不在維園出發;有的可能在維園等候多時而感到疲累、肚子餓,所以離開維園便即散去等。而游行人士身在隊伍里,其親身感受可能與統計數字有出入。總的而言,這種較大規模的游行里,計算人數并非易事。各方最后都是選擇自己相信的數字,難以說服持其他意見者。

  細節值得關注

  其實游行除了留意參與人數外,還有很多細節值得關注。而這些細節雖然部分可以從社交網站、媒體報道等知悉,但是親身到現場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不能忽視。

  舉例而言,不少參與游行的團體都會在游行路線上設有街站,派員站台和派發宣傳刊物。觀察者可以留意街站的規模大小、張貼的標語和設計的道具、籌款情况、義工的特質、與其他游行團體的互動等。他們也可觀察游行人士對街站站台人士及義工的反應,例如有沒有和應站台者高叫的口號、主動與站台者握手、拍照等。這些都可能令觀察者對設有街站的團體在游行隊伍中的「冷熱」程度有所啟發。

  又例如游行人士的衣著是否按游行舉辦者的呼吁、有沒有充足的裝備、其設計的標語口號和打扮等。這些則可能讓觀察者更多了解游行人士是否早已準備參與游行或只是臨時決定。另外,游行出現的各種標語和口號是否前所未見,或同類型持續出現等,觀察者或可從中更多了解游行團體和人士的訴求是多元化,還是趨向單一。當然,這些都需要累積多次參與同類游行的經驗才能有粗略的判斷。

  還應留意的是游行后的集會和清場情况。七一游行的模式逐漸由參與者走畢全程便和平散去,轉變成部分走畢全程再集會。而部分集會的發動者未必事先向警方申請并與其協調。這些突發性的集會考驗警方能否平衡表達意見的自由和道路使用者的權利,以至能否克制地在有需要時進行清場。

  亞太國際關系學會成員 陳振寧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