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中國金融外交開創世界金融新格局

2014-07-22
来源:香港商报
  金磚國家領導人前不久在巴西召開的金磚國家峰會上正式宣布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啟動資金500億美元,總部設在上海,并同時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初步資金規模1000億美元。
 
  消息一發,全球議論紛紛。有的說金磚國家尤其是中國想挑戰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庭抗禮。發展中國家普遍歡呼雀躍,為終於有了自己的銀行和應急基金而備受鼓舞。不管如何議論,世界金融格局從此發生深刻變化,金融多極化趨勢出現新局面,這符合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長遠利益。
 
  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洗禮,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全球金融體系遭受嚴重打擊,其內在缺陷和弊端暴露無遺,要求改革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呼聲高漲。二十國集團峰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一些地區組織多次討論此議題,終因各國利益不同,鮮有進展。就連二十國集團領導人一致通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份額和投票權調整這「一小步」改革也因美國國會反對而迄今無法兌現。
 
  中國直面自己的國際責任,與其他金磚國家一起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順應世界潮流,實實在在的拓寬了國際、地區金融合作管道,為改革全球金融秩序頂層設計作出了貢獻。中國和金磚國家此舉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補充,無意替代,也替代不了它們的作用。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貨物貿易國,外匯儲備4萬億美元,占全球之首,然而在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里話語權還不夠強。近年人民幣清算額和貿易結算比例在迅速增加,國際化步伐加快,但總體受制於美元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局面未變,大宗商品價格和金融風險有增無減。其他發展中國家面臨同樣的嚴峻挑戰,都在思考如何改革國際、區域金融治理機制問題。
 
  近年來,中國金融外交大手筆當屬作為發展中大國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中的杰出表現。中國由此進入全球經濟治理核心圈,話語權有所擴大。
 
  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國有兩大舉措值得關注:一是籌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二是擴大雙邊貨幣互換的範圍和規模,截至2014年5月底已與23國家和地區簽訂本幣互換協議,金額達2.567萬億元。這兩方面重大進展充分體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作為。
 
  中國從亞洲國家利益出發宣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銀行。據了解,亞洲基礎設施銀行資本金有可能從最初建議的500億美元提高到1000億。這將與亞洲開發銀行1650億美元資金規模相差無幾,當然各方尚未達成一致。亞洲特別是東亞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金融體系被美元「綁架」,匯率、資金風險增大。不少國家積累巨額外匯儲備用作抵御金融風險的「防波堤」。亞洲國家建立自己的金融機構,保持亞洲經濟和金融穩定,已達成共識。中國作為亞洲大國責無旁貸。
 
  除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外,亞洲基礎設施狀况滯后於其他地區。據亞洲開發銀行預計,到2020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萬億美元。目前亞行每年基礎設施項目貸款僅100億美元。亞行和世行資金遠不能滿足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需求。
 
  亞行問題還在於日本和美國是最大股東,分別持股15.7%、15.6%。1966年成立后,亞行一直由日本人擔任行長。中國在亞行股份僅5.5%,與中國經濟體量根本不相稱。
 
  金磚國家成立開發銀行和中國籌建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引起廣泛關注,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舉措更是「關心」。為維護在亞洲經濟和全球美元主導地位,美國對中國建立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倡議就頗有「醋意」,已向韓國施壓,要求韓國不參與。
 
  美元體系包括美聯儲、華爾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在國際金融領域地位強勢。發展中國家想改變世界金融格局,需要突破制度性障礙。建立金磚國家銀行、應急儲備安排和亞洲基礎設施銀行是十分關鍵的步驟。以金磚國家銀行為例,它將增強金磚國家在國際貨幣體系的分量和話語權。主要體現在:
 
  首先可以在國際結算中推動人民幣、盧布等金磚國家貨幣國際化,減少對美元、歐元的依賴,以本幣為主的貿易結算方式可以化解美元作為單一結算貨幣風險,增加金磚國家抵抗西方國家債務貨幣化、損害債權國利益風險的能力。
 
  2003至2011年,中國和金磚國家貿易額從365億美元增長到2828億美元。2008年起,中國是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在南亞最大市場。2009年中國成為巴西第一大貿易夥伴,巴西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2010年中國成為俄羅斯第三大貿易夥伴。2009年南非成為中國在非洲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是南非第一大貿易夥伴。
 
  其次,近年來西方經濟大幅衰退,消費需求下降,使金磚國家出口導向性經濟面臨轉型挑戰。開展實體經濟合作、拉動內需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金磚國家銀行在本幣支付和出口信貸上將幫助經濟轉型,為金磚國家擴大貿易合作保駕護航。
 
  再則,金磚開發銀行同亞洲基礎設施銀行一樣,可以為金磚國家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巴西石油儲備大多在邊遠鄉村,基礎設施落后阻礙石油出口規模。印度人口全球第二,但低廉勞動力因基礎設施落后而無法充分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長期低迷。俄羅斯遠東大開發計劃有賴於將能源運往中國、印度、韓國和日本。金磚國家銀行將為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在上述領域提供資金支持。
 
  為何近年來貨幣互換機制迅速發展?了解其背景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金融外交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的意義。
 
  全球經濟和貿易區域化、集團化日趨普遍使國際金融出現「貨幣互換網絡」新趨勢。一方面,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綁架各國金融,許多國家中央銀行紛紛尋求貨幣互換的「避風港」,希望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另一方面,美國在金融危機期間向盟國提供美元流動性,把他們與美元體系緊緊綑綁在一起。美、歐、日、英、加、瑞士央行達成六國長期貨幣互換協議,使美聯儲成為事實上最后貸款人。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通過貨幣互換機制,為歐洲和日本央行等提供近6000億美元流動性。
 
  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互換機制長期化表明,美正在構建應對新興經濟體貨幣崛起新貨幣聯盟。它是以美聯儲為中心、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參與的排他性超級國際儲備貨幣供求網絡。這種貨幣互換不僅涉及貨幣流動,更關系發達國家匯率安排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日本也已拋弃亞洲清邁貨幣互換協議以及建設東亞外匯儲備庫地區合作機制,重回貨幣單邊路線。標誌是日本與印尼、菲律賓擴容雙邊貨幣互換,并重啟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雙邊貨幣互換。
 
  中國不斷擴大雙邊貨幣互換的規模體現了共同發展原則和命運共同體意識,也是推動世界金融格局更加公平、公正的重要舉措。
 
  還有一點很重要,中國推動改革全球金融治理機制,并不排斥國際金融機構,相反希望加強與其聯繫。2009年,中國在二十國集團框架內率先決定購買不超過500億美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券,以彌補其應對危機資源不足。2012年,中國又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增資源承諾430億美元。
 
  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和體系改革重點之一是金融治理機制改革。要實現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金融治理有很長路要走。我們要為中國的努力加油,為金磚國家的努力加油,為發展中國家的努力加油!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