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一锅浑水何以捣成一桶浆糊

2014-08-07
来源:钱江晚报

   昨天网事不堪回首,都是因为一锅浑水。

  中国之声率先报道的“震中食品匮乏,救灾官兵用浑水泡面充饥”,遭遇环球网辟谣,环球的报道以“向前方救灾部队求证时得知”为由头,直接宣布此前的报道“是一则假新闻”,辟谣报道还援引“一名前方救灾部队的负责人”的表态呼吁,“前方部队正在忘己地全力救灾,请后方不要误信这种别有用心的图片,以免伤害救灾部队的士气”。

  坐在编辑部的,拨拨电话就能打了现场记者的假,这事搁业界很正常。但环球这回打的是别人的假,遇上的是传播公信力上不太有“绯闻”的中国之声。正如中国之声回应中所称,“虚假新闻四个字对记者是奇耻大辱”,环球这一巴掌打来,中国之声只能拿采访证据来洗清不白。结果如你所知,环球网最后以要闻部副主任在环球网上的公开道歉,让来回坐了几趟过山车一样的围观者,终于缓过了神来。

  此次“救灾官兵用浑水泡面充饥”的新闻照片,已经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并且质疑一片。从摆拍的五大嫌疑,到部队保障能力落后,很多质疑已经在网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环球此时出手打假,显然是责任感与觉悟性占了支配舆论的上风。他们希望自己的报道,能够达到以正视听的效果,既维护部队的战斗力形象,又保护前方的士气,可谓用心良苦。

  但是,再敏锐的使命感,却抵不过硬碰硬的新闻事实。这里面可能有多种因素,比如编辑部采访的此前方救灾部队负责人,非彼救灾部队负责人;比如这张照片确实看上去还有摆拍的痕迹,等等。但这只铁锅没点火,并不意味着别的铁锅也没冒烟;画面中有人手上拿了矿泉水,并不意味着有充足的饮用水泡面。环球的打假新闻,体恤了一线官兵的“士气”,却不料一巴掌扇在了与官兵一起用浑水泡面充饥的一线记者脸上,结果吃力不讨好,既埋没了官兵的劳苦功高,又冤枉一线记者,还伤害了媒体的形象。

  环球打假马失前蹄,看上去是技术失手,其实是主题先行、违背新闻规律的戏剧穿帮。我们且不说“救灾部队的士气”究竟有没有环球所想象的那么脆弱,单这“别有用心”的帽子,就充满着习惯性的斗争思维,总以为但凡有损高大形象的信息、带有“负面情绪”的质疑,都是背后有人捣鬼,这种自挑担子的意识,很容易将求真求实的新闻本质,让位于觉悟坚定与能量正确。难怪中国之声在声明中很不屑地表示:新闻不是这么做的!

  无论摆拍质疑,还是保障能力猜疑,消除民众疑惑的最好办法,只有还原新闻事件本身。救灾部队有没有用浑水泡面充饥的求证准确了,部队后勤供给能力的问题,便不难解释。即便新闻照片可能会有摆拍的痕迹,但并不意味着这个镜头所反映的救援部队生存状态就一定属于弄虚作假。遗憾的是,在自媒体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依然不是将做新闻的功夫,放在通过还原真相鉴定真伪上,而是以觉悟正确的主题先行,判断信息的利害。在高大上的觉悟伦理面前,新闻真实性的伦理不被敬畏,但凡面前的信息与前面的伦理犯冲,便急吼吼动用各种新闻手段挺身上阵,不惜将黑的说成白的,真的说成假的。

  一条广泛传播的信息,受众有质疑很正常。有质疑未必是负能量,更未必有人别有用心。受众最初有质疑,用善意的眼光看,可以理解为民众还不敢相信灾情会有这么严重、难以想象救灾官兵的生活条件会有这么艰苦,或者对于从前煽情的报道还心存厌倦并将信将疑。这时候,将真相兜底,便能澄清紧急状态下采访未能全面展现的新闻背景,消除其所带来的疑虑;既让后方及时发现供给不足的问题,又能让民众将疑虑转换成积极参与救灾、关心受灾群众与救灾官兵的正能量。

  可惜,这种以事实为依据的新闻伦理,被一些媒体人正确的觉悟伦理所不屑一顾了,他们宁可强词夺理地硬来,也不愿实事求是地还原。结果,原本可以澄清的一锅浑水,被捣成了全民围观的一桶浆糊。

  地震灾区现场的这锅浑水终于澄清了,但很多浑水,却不能像环球这次遇到的强大对手、单一的新闻事件易于还原真相一样,这么容易分出青红皂白的。很多事情 ,胜负比的不是真相与真理,而是传播平台的大小,甚至是拿“别有用心”来呵斥别人的嗓门。这种舆论生态,纯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添乱。

  真相面前,中国其实不复杂。中国之所以在一些人眼里觉得很复杂,有时是因为他们心中的假想敌太多。(刘雪松)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