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粵港合作 拓海上絲路大商機

2014-08-28
来源:香港商報

   --廣東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去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亞,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到「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指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意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概念由此而生。11月,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通過陸海統籌,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至此,「一帶一路」被確定為中國新的歷史時期的重大戰略。這一戰略體現了中國希望秉承和平友好的絲路精神,與沿線國家共續友誼,共謀發展的美好願望;體現了中國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堅定態度。

  廣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對外經貿交流最為發達的省份,也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從歷史的淵源、對外交流合作的經驗、自身經濟實力以及區位方面來看,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都具有突出優勢,在實施這一國家戰略中應積極有為,有所擔當,作出自身應有的貢獻。中央政府對廣東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工作寄予厚望。習近平主席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廣東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重要作用。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將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作為新時期貫徹中央部署、增創廣東對外開放新優勢的重要舉措,全力推進有關工作。下面我將廣東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當前廣東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基礎和今后的合作設想向各位作簡要介紹:

  一、廣東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

  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早於先秦時期,嶺南地區與南海各國已有經貿往來,番禺(即今天的廣州)作為南越國的國都和嶺南中心城市,是南海北岸著名的都會和舶來品集散中心。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派官員到湛江徐聞專門管理海上貿易,從徐聞出發的船隻經過越南,最遠到達印度和斯里蘭卡,海上絲綢之路正式形成。隋唐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興盛并成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廣州成為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往來東西方的中外海船多以廣州港為起止點。北宋在廣州首設市舶司,其后推廣到兩浙(即兩浙路,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大致包括當今的浙江全省、江蘇省部分地區)、福建(範圍大致相當於當今的福建省),統稱「三路市舶」,船舶貿易、稅收管理制度亦臻於完善。明清時期,廣州仍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即使在海禁時期,廣州也被特許對外「一口通商」,對外貿易昌盛。1957年,新中國每年在廣州舉辦春秋兩季「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繼承和延續了廣東兩千多年通商貿易傳統。改革開放后,廣東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外貿總額一直居中國大陸首位。在上下兩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廣東以其最長的歷史、最多的港口、最廣的航線成為最為璀璨的華章。

  二、廣東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的優勢。

  廣東與沿線國家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礎,是中國大陸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最活躍、人文交流最密切的省份之一。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經貿合作居龍頭地位。廣東是中國大陸與東盟經貿合作量最大的省份。2013年,廣東與東盟的進出口總額達1022.1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占中國大陸與東盟進出口總額的23%。廣東是中國大陸與東盟雙向投資最多的省份。2013年,廣東來自東盟的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11.5億美元,占中國大陸吸收東盟資金的14%。截至2013年底,廣東累計在東盟投資達25.8億美元,占中國大陸到東盟投資的9%。2013年,廣東在東盟承包工程營業額達41.5億美元,占中國大陸的19.8%。

  二是交通樞紐作用突出。廣東位於中國大陸的最南端,與東盟地區的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2013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4.55億噸,居全球第五位;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為2329萬標準箱,居全球第三位。湛江港是中國大陸東部沿海離東盟各國航線最短的區域性樞紐港。粵港澳港口群已成為全球通過能力最大、水深條件最好的區域性港口群。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中心的航空港,通往東盟和南亞各國的航空航線達100多條,是中國大陸與東盟和南亞地區相互聯繫的主要航空樞紐。廣東陸地海岸線長4114公里,是中國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份,海洋經濟總量2013年達12300億元,連續19年居中國大陸各省的首位。

  三是社會文化交流較為密切。祖籍廣東的華僑在東盟地區近2000萬人,占中國大陸在東盟地區華僑總數的二分一,在人文上相親相近。廣東是中國大陸前往東盟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地,也是東盟來中國大陸旅游最大的入境游目的地。2013年廣東出境到東盟的游客達426.9萬人次,來自東盟的游客達234.7萬人次。東南亞地區是廣東文化交流最密切的區域之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開設的語言專業覆蓋東南亞主要語種,暨南大學是面向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的重要高等學府,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都有數量眾多的東南亞留學生,并與東盟有關高校在學術交流、合作辦學等方面密切開展合作。近年來,廣東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每年春節期間均組派文化藝術團體赴部分國家開展文化活動,舉辦「廣東文化周」,粵劇、潮劇、客家山歌在東南亞華僑華人文化圈廣受歡迎。

  四是對外交流資源豐富。目前廣東是外國在中國大陸設立總領事館最多的省份,有47個國家在廣州設立了總領事館,其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除緬甸和文萊外)都在廣州設有總領事館。廣東已與5個沿線國家設立了11對友好省州或城市。自2008年起,廣東與新加坡建立合作理事會機制,與越南、泰國建立了合作協調會機制。至2012年底,廣東省經國家批准對外開放并投入運作的一類口岸有55個,二類口岸88個,分別占中國大陸的五分一和二分一。這些合作機制和渠道,有力地推動了廣東與有關國家的合作,也為周邊省市加強與有關國家的聯繫提供了幫助。

  三、廣東推進與沿線國家合作的戰略構想。

  根據國家的部署,目前廣東正在積極研究與沿線國家的合作。為了確保合作符合沿線國家的發展和需要,我們曾專門拜訪了沿線國家駐穗有關機構,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接下來,我們將本着互相尊重、互利共贏、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穩步推進與沿線國家的合作。經過前期研究,我們初步設想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合作:

  一是貿易合作領域。廣東與沿線國家已有一定的經貿合作基礎,下一步,要擴大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規模,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擴大進口特色產品,建設貿易促進平台。如:設立境外經貿代表處,為開展經貿活動提供服務;以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交會」)為平台,進一步推動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實施《廣東省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設規劃》,建設一批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進口商品交易平台。

  二是投資合作領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中之重是「走出去」,要按照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鼓勵有條件的廣東企業赴沿線國家投資,推動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跨國經營方面的深度合作。如:在農業領域,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沿線國家開展農業綜合合作開發,開發熱帶水果、漁業養殖、技術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合作。在制造業領域,結合沿線國家的發展需要,推動有實力有優勢的企業到沿線國家設立生產基地、營銷網絡和區域總部;參與沿線國家公路、港口、能源、市政、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交通設施領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道路聯通是關鍵,廣東將深化與沿線國家在港口、機場、陸路交通方面的合作,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和國際航空門戶,暢通國際陸路通道,面向沿線國家,構築聯通內外、便捷高效的海陸空綜合大通道。如:着力提升廣州、深圳樞紐機場航線網絡通達能力和綜合服務保障能力,構建與沿線國家主要城市「4小時航空交通圈」;加強互訪交流,共建友好港口、臨港物流園區和產業園區,聯接海上物流通道,形成港口合作機制,強化戰略支撐作用;共同推進與東盟地區陸路通關便利化,充分發揮「粵港澳─西南省份─東盟國家」國際綜合物流大通道的作用,構建「無縫銜接」和「零距離換乘」的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的陸路主通道。擇機開通廣東至東盟等國家的客運班車、貨運車輛運輸。

  四是社會文化交流領域。廣東與沿線國家人文相通,歷史交往密切,今后將進一步推動科技、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交流合作。如:加強與各國媒體的戰略合作,促進資訊互換、資源共享等常態化合作;積極參與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氣候變化、重大疾病、公共安全等全球性重大科技領域的聯合研究,組織實施現代農業生產、重大疾病預防等技術援助項目;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推進教育國際合作;支持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申報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的教育培訓中心,進一步開展與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

  五是旅游合作領域。一直以來,旅游都是廣東與沿線國家的合作重點和熱點,下一步,我們要在鞏固原有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合作潜力,開發新的旅游合作項目。如:爭取國家支持,建立廣東與沿線國家旅游便利簽證合作機制,方便旅客來往;聯合沿線國家,策劃開發跨境的絲綢之路主題旅游線路;加強國際郵輪配套設施建設,策劃「重走絲綢之路」郵輪航線;鼓勵廣東企業到沿線國家開展旅游投資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

  六是海洋經濟合作領域。廣東海岸線長、海洋經濟綜合實力強,與沿線國家在海洋經濟領域有着較大的合作潜力。今后將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在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生態保護、海洋漁業、海洋工程裝備、海上救助等方面的合作。如:合作建設海洋生態觀測實驗站,開展陸源污染物控制監測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海洋濕地與生物海岸生態系統(如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藻床等)的保護與修復;積極促進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開展海上網箱養殖、岸上設施養殖,在良種繁育、養殖生產等環節進行全產業鏈的合作,同時在飼料、漁藥及疫病防治、產品加工及質量檢測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推動與沿線國家的海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高新技術企業組建若干海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等平台,做好海洋科技成果的展示和推廣,推進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和應用。

  四、關於香港在廣東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作用。

  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有着豐富的跨國合作經驗、雄厚的資金、技術實力和充裕的國際化人才,是廣東對外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梁。2013年,廣東省外貿總額達1.09萬億美元,其中,廣東對香港的貿易額為2687.8億美元,經香港轉口的貿易額為4033.3億美元,兩者合計占廣東外貿總額的六成以上;2013年,廣東境外投資新增中方協議投資總額為52.4億美元,其中在香港建設投資平台實施海外投資的達36.7億美元,占廣東境外投資總額的68.1%。可見,在廣東的對外經貿合作中,香港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廣東根據國家要求,結合自身發展,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合作的重大戰略。隨着這一戰略的實施和推進,廣東經香港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投資合作、社會文化交流等將更為密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優勢將更為突出,可發揮作用的空間也更為廣闊。我們認為,香港可在以下四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國際貿易服務。廣東要與沿線國家加大貿易往來,而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資訊發達,貿易渠道暢通,可以幫助廣東的企業發現商業機會,尋找合作夥伴。

  二是投資金融服務。廣東要到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融資成本低,金融服務業發達,可以幫助廣東的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尋找投資合作夥伴。

  三是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廣東要與沿線國家開展合作,但對當地的法律、財務制度等政策不熟悉,而香港的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水平高,人才豐富,可以幫助廣東企業更加快捷地了解當地的投資環境,降低投資風險。

  四是航運服務。廣東要拓展海上通道與沿線國家合作,而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在航運經紀、航運保險、航運融資、航運諮詢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人才,可以幫助廣東企業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總而言之,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將催生更多的商機,為香港經濟帶來更多的活力,促進香港的發展和繁榮。我們希望進一步夯實粵港合作,以此作為廣東與沿線國家合作的重要基礎,同時通過粵港合作的橋梁作用,拓展與沿線國家的合作。

  (此文乃作者27日在「香港青年精英外交論壇」發言稿。本報有刪節,標題為編者加。)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李春洪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