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电商造节反思

2014-09-09
来源:香港商报

   造节的鼻祖是淘宝的「双11」,去年给它带来了单日350亿的交易额,后来仿效者越来越多,诸如苏宁易购的「姨妈节」,唯品会的「撒娇节」,国美的「男人节」……不难想像,长此以往,消费者必定会产生审美疲劳。

 
  早晚出现审美疲劳
 
  2009年,淘宝将光棍节变成了独秀场,当年天猫商城的销售额只有0.5亿,2010年,提高到9.36亿,2011年跃升到33.6亿,去年更创下350亿的天文数字。见市场反应火爆,同业巧立名目,相继加入战团,然而,效应越来越小,甚至让不少网购迷反感。东莞的罗小姐直言,除了在「双11」和京东「618」买过东西,其他乱七八糟的节,从不感兴趣。如果电商将价格战作为常态化手段,频繁的造节促销,只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伤害,形同饮鸩止渴,不利长久发展。如今电商要思考的是,如何在造节背后留住客源,提升客户的忠诚度,那麽造节才有长远意义。
 
  杠杆女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