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政治:願望不能當現實

2014-09-18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骏

   周八駿

  9月10日,23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宣布:集體杯葛特區政府即將展開的關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第二輪公眾諮詢,重申將否決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為本的政府議案。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則重申,衷心期望立法會議員,無論任何黨派,都能夠以香港市民的長遠和整體利益為先,拋開成見,求同存異,讓大部分香港人可以在2017年以「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

  其實,還是在第一輪公眾諮詢的後期,特區政府有關負責官員就開始呼籲立法會議員為香港500萬合資格選民能夠實現「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的理想而妥協。但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反對派不為所動。

  港政治呈「四化」現象

  問題的根源在於,表面看,絕大多數香港居民包括反對派政治團體、政治人物都要求普選,但是,對於普選的法理、意義和模式存在着嚴重分歧。即使再呼籲多千百次,反對派仍舊不會從他們所堅持的「真普選」立場後退。為500萬合資格選民利益着想的口號,能夠爭取的是沉默大多數即「中間群眾」中一部分人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這是由香港政治現實決定的。

  香港政治現實可以歸納為「四化」──社會政治化,政治政黨化,政治兩極化,政治民粹化。

  社會政治化是指:政制發展爭拗演變為政改決戰,香港社會注意力已被牢牢地吸引;香港居民不可能不關心政改決戰,即使實際投入者依然佔總人口的小部分,大多數仍是所謂「中間群眾 」,但他們對於政改決戰不可能無動於衷,只是尚缺乏實際參與的意欲。

  政治政黨化是指:主要政治團體正在朝政黨方向演變,其內部,產生派別分歧和世代差異,影響其決策和行為;其領袖人物,不能只考慮所屬派別和個人的政治利益,而是必須或者不得不為政治團體中長期發展籌謀,顧及派別平衡。

  政治兩極化是指:不僅愛國愛港與「拒中抗共」兩大對立陣營依然涇渭分明,而且政改決戰使香港社會形成政治兩極化分野,在一些家庭中,即使沒有一個成員屬於任何一個政治團體,卻形成不同政治觀點的對立而引發爭議。

  政治民粹化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政治團體普遍為眼前的民生問題所牽引,以爭取民意支持(即選票)為上;一是政治團體普遍政治水平不高,無法制訂和推動關於香港中長期全面發展的政綱和重要公共政策。

  上述「四化」,其中個別因素,譬如,「中間群眾」依然是大多數,他們有政治傾向卻不願意參與實際政治活動,求穩怕亂的心理為營造「袋住先」的輿論氛圍提供一定條件,但是,總的看,「四化」決定了不可能靠營造輿論實現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目標。

  政治兩極化現實嚴酷

  在9月10日宣布杯葛第二輪政改諮詢的記者會上,民主黨主席劉慧卿的話特別決絕,稱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是「垃圾」,並直接向政務司長「開火」。民主黨已緊緊關閉了再次充當「溫和民主派」角色之門。

  能不能指望無政治團體背景的個別「民主派」議員呢?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可能——他(們)準備退出香港政壇,或者轉投愛國愛港陣營。

  迄今,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只有一人——劉千石,在2005年12月當時立法會關於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政府議案表決中,投下唯一「棄權」票,同其所屬職工盟分割,同當時集體綑綁的反對派告別。從此,劉千石退出香港政壇。環視今日立法會,有誰能夠步劉千石之後塵?何況,即使劉千石,當年也只是投棄權票而沒有投票支持政府議案。

  政治在香港這樣一個商業傳統厚重的城市,被不少人當作一盤生意來經營。尤其,在現行政治體制下,行政機關高度封閉,除了已然開設的幾十個政治任命的職位外,政府絕大多數職位仍屬傳統公務員的禁臠。要求一名立法會議員為一種政治主張而犧牲既得利益,其困難不足為外人道。如果以另一個高薪公職相交換,則如何向堅持愛國愛港立場的政治人物交代?至於在當前政治兩極化背景下轉投愛國愛港陣營,是更艱難的抉擇,不啻退出香港政壇。

  總之,政治現實是嚴酷的,莫將願望當現實。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