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順風順水的香港零售業近月來屢受負面因素困擾而見放緩,今年「十一黃金周」遇上非法「佔中」打擊,因此10月黃金周並未能給今年最後一季帶來好的開始,反而令到這一傳統意義上的消費旺季銷情加速降溫。香港一直以來有「購物天堂」的美譽,今年的突發事件似乎在向業界提前預警,零售業若要保持自身優勢與長遠發展,必須想法自救,也應與時並進,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香港商報記者 黃稀 朱樂恩
香港已經成為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九成以上。然而,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服務行業之一,零售業在今年「十一黃金周」的遭遇頗為尷尬,往日為旅遊熱點的大型商場內未見人頭攢動的景象,遊客區內的食肆冷冷清清,酒店亦遭遇顧客退房,甚至有不少商舖因為「佔中」不得不提早結束營業。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牵表示,「十一黃金周的銷情令人失望,零售業可能提前進入寒冬期。」
顧客量與質是成功要素
「寒冬期」雖還未到,但「多事之秋」正在進行。麥瑞牵憂慮,若「佔中」持續將進一步打擊業界表現。雖說「佔中」令到業界損失了不少生意,卻也只是短期內的突發事件。自今年以來,本港零售業升勢已經銳減,其中2月至7月間總銷貨價值更出現六連跌(見表一)。從區內來看,上半年香港經濟低速增長,本地私人消費開支轉弱令到內部需求增長有所回軟;而內地大力「打貪」,加上網購的蓬勃發展和可選擇的出境旅遊地點越來越多也使得旅客開始減低來港消費意欲與數額。而歐美經濟復蘇緩慢,地緣政治衝突未完全消散,各種各類的因素正持續困擾香港零售業。麥瑞牵指出,「零售業面對很大的挑戰,若現時的狀況持續,10月將有很大可能出現負增長。」
港府投資推廣署網站上寫道:「在香港這個購物天堂開店,零售商可兼得龐大客源和高質顧客兩大優勢」。可見零售業的成功,離不開顧客的數量與質量。
簡化產品流程改善毛利
從本地來看,麥瑞牵表示,今年以來香港市民消費情況不算差,在「佔中」發生之前,香港並未出現嚴重影響消費意欲的不利因素。而旅客方面,今年訪港旅客人次雖仍錄得上升,但非一線城市旅客及入境不過夜旅客所佔比重增加,因而出現總旅客消費增長大幅放慢的情況。
旅客人均消費在減少,商家經營成本卻不見少,零售業的利潤已逐漸被壓縮。麥瑞牵指出,如果經營成本的上升高過同店銷售的增長,零售商家的現金流就有可能出現問題,持續下去便會導致經營困難。由此,成本控制便成為業界一致要解決的問題。大型服裝零售商思捷環球(330)採取的垂直業務模式可實現設計、生產、分銷及零售的一條龍經營,以簡化產品流程,將產品交貨期由以往的10個月縮短至5至6個月,從而改善毛利率。
電商崛起衝擊傳統零售
除了成本高企,電子商貿的快速崛起亦對傳統零售業造成衝擊,但也令到業界開始開展新的銷售模式。利亞零售(831)去年推出自營網購平台,除了有一般電商具有的送貨上門服務外,還充分利用旗下實體便利店及餅屋網絡,為顧客提供店取的提貨方式。從顧客的角度來看,未來的購買行為不會局限於從線上或線下購買,而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或許旅客無須到港,但亦能通過電商服務實現銷售額。
此外,零售商家亦可展開差異化競爭,通過獨特定位在市場上奪得一席之地。東薈城以名品特賣為特點,緊緊抓住顧客喜愛名牌又重視性價比的心理,加上附近有昂坪360纜車與大嶼山風光,就算遠在東涌亦客源不斷。說到抓住客源,亦有本地商場定向攬客,新地(016)旗下有3個商場於國慶期間招待40至60個來自廣東的點對點購物團,人數約有2000至3000人。新地代理有限公司租務部助理總經理李少芬預料,該批購物團人均消費額最高可達3萬元,較去年最多有兩成升幅,可額外為商場帶來約1800萬至2200萬元營業額。
零售業仍面對人手不足
重視專才的培養亦成為本港零售業努力的方向。據統計處的數字,香港零售業有27.2萬就業者(見表二),佔各行業私營機構的總就業人數9.9%,但零售業仍面對人手不足的情況。麥瑞牵表示,業內前線及後勤職位均存在一定空缺,業界要不斷吸納年輕人入行,亦要加強在職員工培訓,以培養專業人才。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顧客對於零售從業人員的服務質素要求亦相應提升。麥瑞牵則表示,從業者自身亦需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技能以保持競爭優勢。
黃金周已經過去,市場下一步憧憬的便只剩年末的聖誕假期。但香港旅遊發展局發言人表示,部分旅客因「佔中」對於近期來港採取較觀望的態度,可能會推遲或取消其訪港行程。麥瑞牵亦強調,「佔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地消費意欲。由此看來,黃金周過後的零售市道仍將受到影響,為零售業前景再添不利因素。
零售業是否會「舉步維艱」、甚至「雪上加霜」?其實,每個行業都存在起伏變化,即便是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更多的貿易及物流業與金融業,亦都曾經陷入低谷。零售業如自救得力,今年交出的答卷或許能讓麥瑞牵不那麼「失望」,讓本港這一「購物天堂」不至於過分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