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諾獎女婿,與有榮焉?

2014-10-20
来源:香港商报 李鹏飞

  近日,蚌埠一中在校園里挂出標語,「熱烈慶祝我校女婿榮獲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再次點燃國人的諾獎情結。由於中國籍科學家長期缺席,每次外籍華人獲獎都能在國內引起一番「攀親戚」,華人科學家未上榜時,「攀女婿」也不足為奇。難怪有網友調侃道:「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究還是中國丈母娘的」。

  個人攀附名人,大可一笑了之,若學校作為教書與人的場所也不能免俗,帶來的絕非美譽度的增加,而是自身價值的迷失。「今天,你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你為榮」。逢周年校慶之際,許多學校都往往想方設法邀請「本校之榮」--某些著名校友來參加。面對這些名利場中的成功校友,不惜舉全校之力趨之若鶩,想盡辦法搭上關系,上台演講、題字留念、拍照合影……搭名人便車的營銷手段被用到了極致。

  攀龍附鳳 倫理幾多扭曲

  但名利場中的另一面是,這些昨日還被母校捧為金字招牌的成功校友,今日一朝風雲突變,落馬為階下囚,學校立馬翻臉,徹底一刀兩斷撇清關系。君不見北方某石油大學校慶時,某位高權重的知名校友的題字被學校得了寶似的到處拓印。校友落馬后,學校立即拆除牆上的校友題字。攀龍附鳳時,連外國女婿都能拉出來說,落井下石時,校友題詞都要鏟乾净,可見校友和學校之間的倫理關系變得多麼扭曲。

  至於諾貝爾獎,圍觀者雖眾,但終究看的只是熱鬧。事實上,諾獎絕非靠一二科技強人就能獲得,很大程度上與一國的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水平息息相關。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機制的改革,相比於諾獎,對於當下更為迫切,其迫切性在於應讓學校回歸為功利化社會中的一片净土。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如果學校都不能在功利的社會中獨善其身,功利化的學校如何能教育出人格健全的學生?科研一旦淪為功利的奴僕,在追趕諾獎的道路上,我們只會漸行漸遠。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