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全國會議壓縮 “會海”遮蓋多少低效和腐敗?

2014-10-29
来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 周琳、朱翃)內部協調、業務學習、表彰總結、動員推進……都離不開兩個字:“開會”。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國已壓縮會議58.6萬個——即使按每個會議只有半小時保守估算,連續開完這些會仍需33年。

  驚人的數字背后,折射的是“會議依賴癥”之重,病根則在于熱衷“形式”的懶政思維。從非旅游景點不去、非豪華套間不住,到會議費返現、慶典出場有紅包,背后“浪費腐敗”頻現。扭轉“拖懶推”作風,提高行政效能,莫讓時間淹沒在“會海”里。

  時間都去哪兒了?一年開會百萬個

  全國各黨政機關一年要開多少會?此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或許給出了一個答案:如果按照全國壓縮會議58.6萬多個、下降24.6%計算,開展活動前全國黨政機關的會議至少有238萬個。

  整治文山會海,是中央的一貫要求,各地推出不少措施:如“無會月”,嚴控會議時間,甚至要求每次講話、發言不得超過多少分鐘……然而頑疾不僅沒能根治,反而極易卷土重來。

  2013年初,沿海一廳局機關一把手自曝,一年要開1068個會,還不包括自己單位內部召集的,沒人開會就只能“抓壯丁”,領導沒時間讓下屬頂。“最夸張的時候,早上剛到辦公室,15個會議通知擺在桌上。”

  高昂的會議費成多地預算“標配”。今年年初,廣州市花都區公開了2014年預算曬出的會議費高達2850萬元,按一年250個工作日計算,每天的會議費超過11萬元,每天都有200多人參會。

  自去年中央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不少地方紛紛做出“改進會風、削減文山”的表態,但記者查閱后卻發現,一些部門2014年的會議費預算不單沒有下降,反而“逆勢上揚”,增長了4倍多。

  計劃外的會議成部門審計“常客”。去年,審計署公布了57個中央部門單位2012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發現,半數以上中央部門單位都存在計劃外召開會議的問題,有的一年計劃外召開的會議高達200多個。

  以會議落實會議成多輪整治“牛皮癬”。一有事情發生,優先“會議落實”,一位在縣里掛職過的干部和記者說,同樣的一項工作內容,縣里要開四個會,先是常務會議“研究”,再是擴大會議“討論”,再向常委會“匯報”,最后召開干部大會“傳達”。

  大會套小會、開會變“收費” 低效背后暗藏腐敗

  本應是交流探討,卻成為公款旅游的“遮羞布”;原是加強透明監督的會議費,卻成奢侈浪費的“隱身草”。會議層出不窮,說到底是“短期效益至上”原則催生出的短期行為,背后是推諉卸責、規避風險。

  ——大會套著小會,不開就被“批評”。此前新華社記者曾向20多位人大代表問卷調查,九成以上都認為“傳達上級文件精神”成為會議目的“首選”。市里開的會,如果縣里沒來得及“傳達”,甚至可能會被上級主管領導批評。

  “先開準備會、溝通會,開完會還要開總結會,有時表面是開一個會,前后卻需好幾周。”東部城市一街道辦的公務員小劉告訴記者,開會開多了,會議就成為了下屬揣測領導意圖的方法。不發“帶帽”文,工作就可以“放一放”;不開“級別”會,上級的要求就只是“說一說”。

  ——開會暗藏“收費”,權力收手要錢。“每到年底,各種名目的會就‘扎堆’,有些都是借開會的名,行收費的實。”山東一家私營企業主透露,“開個座談會,多少收點費。”正是因為會議通知是政府部門以文件的形式發出,考慮到權力部門與收費者的種種關系,企業不敢輕言拒絕,交費也成了“被自愿”。

  一個內部人事干部會議,3天揮霍304萬元、人均2.4萬元;一場學術研討會,45名與會人員研討一天,4天游玩……會議不嚴格管理,容易成為腐敗的另一溫床。

  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此前通過辦案和調研就發現,一些單位通過飯店、賓館先開出會議費,扣稅后再“返還”,或進入單位“小金庫”,留待日后有需要時使用;或再次放入消費場所,供單位領導招待客人時使用;或被個人貪污挪用。

  ——遇事必先協調,“順手”推卸責任。“開了會、發了文,工作交代下去,責任也就一起交代下去了。”某市直機關的公務員說,“就算將來有了風險,也能一起分擔。”

  曬出會議費“第四公” 杜絕“會議依賴癥”

  臺上滔滔不絕,臺下昏昏欲睡;案頭文件高聳,落實推諉扯皮;借開會之名,行吃喝旅游之實;無紙化辦公成“紙上說說”,可遠程視頻非要“近距離交流”……患上“會議依賴癥”,病根在于熱衷“形式”的懶政思維。

  為此,許多地方曾嘗試減少會議數量、提高會議質量的治理措施,比如,推廣“合并開會”制度,提倡“脫稿即興”的講話要求,設置“無會月”、“無會周”硬性規定等等。但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執政理念,治理效果就很難理想。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認為,“三公”消費越盯越緊,一些招待經費就被作為會議費掩蓋起來。“不能把會議變成一個‘筐’,什么都往里裝”。

  2013年9月,財政部等三部門公布修訂后的《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針對會議費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規定,預算審批防會議費“爆表”,嚴格報銷審核防堵會議費造假,公示報告增加會議費透明度。

  專家建議,會議費的地方標準必須盡快確立,明確各類會議的支出標準,讓各種“打包”“夾私”行為無所遁形,為每一場會議、每一個文件的“含金量”進行績效打分。同時,曬出會議成本“詳單”,推進公款旅游、會議費等信息準確、細致、無死角公開,避免打著開會、考察的旗號,游走在灰色地帶。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