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要真正成為資本輸出強國還得續練腿功

2014-10-31
来源:上海證券報

 

  我國已從資本輸入轉入資本輸出階段,即將成為淨資本輸出國。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在數量上排在全球第三位,但對外投資存量僅占全球的2.5%,要完成從淨投資國變身對外投資強國,不僅需要投資數量增長,更需提升投資質量。為此,需要調整國企為主打、民企作援軍的海外並購既定基調。海外並購也不能再側重於東道國敏感性強和市場波動風險較大自然資源之上,而應轉向對技術能力、品牌影響力的獲取,以此打造海外投資與並購的升級版。

  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達750億美元,同比增長21.6%。據此,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到今年底有望達到1200億美元,首超外商對華直接投資(FDI)。這一結果昭示著我國已從資本輸入轉入資本輸出階段,即將成為淨資本輸出國。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200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僅有27億美元,到今年的1200億美元,12年間我國對外資本輸出強勁擴身43倍。而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的統計結果,同期我國對外投資的增長速度年均高達42.13%。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已超過6600億美元,列世界第十一位,同時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連續兩年列世界第三位。在境外市場上,中資企業數超過2.5萬家,絕對數量在東道國中位居第一。

  以獨自承攬商業項目或獨自新創股權企業的“綠地投資”已成我國資本輸出的一個重要方式。一方面,最近一年,伴隨著中國高鐵等國內基建企業廣泛參與全球公路、港口、機場以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由高層直接推動的企業對外投資規模增長迅猛。德勤分析報告顯示,屬於這種類型的“綠地投資”今年上半年所實現的總投資額增長32%,達到300多億美元。另一方面,萬科、綠地集團等國內大型房地產企業紛紛在海外布局,民間海外購置房產的熱情持續升溫。仲量聯行研究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海外房地產投資總額較2013年同期增長17%,達到54億美元。

  海外並購無疑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又一主要方陣。據普華永道的最新調查分析報告,今年上半年,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量中,約330億美元為企業跨境並購,海外並購投資交易量同比上升8%,其中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並購項目有11宗。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中,民營企業的交易金額擴身至137億美元,相比於2013年下半年的43億美元,環比增幅高達218.6%。另據普華永道預測,今後一年內中國海外並購投資量將增長30%。

  未來全球強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拉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持續勁升已經不容置疑。據經合組織(OECD)報告預測,在今後的15年內,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55萬億美元,其中港口、機場及鐵路運輸設施需求為11萬億美元。無獨有偶,經亞洲開發銀行測算,今後7年內,亞開行成員國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投資將達8.22萬億美元。但是,這些龐大的潛在需求正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而由於中國具有厚實的外彙儲備家底,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基礎設施既能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也能使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

  配合企業廣泛參與全球基礎設施的投資,中國政府也正在不斷營造和烘熱必需的政策能量。在國內,商務部不久前頒布了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對境外投資確立了“備案為主、核准為輔”的管理模式,並引入了負面清單的管理理念,以最大限度減少政府核准范圍;不僅如此,滬港通開通在即,RQDII(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即將啟動試點,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機制)也正在構建之中。在國外,我國已與130多個國家簽署了投資保護協定,同時,我國還以大股東身份參與組建額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的金磚銀行,並在APEC框架之下牽頭發起組建了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些由我國主導的主要面向基礎設施投資的區域性金融機構或基金都將形成利於和驅動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政策存量砝碼。

  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外在條件,正在顯著提速的人民幣國際化將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產生越來越強大的潤滑劑作用。目前,中國央行已與26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總額近2.9萬億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可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盧布等全球八種主要貨幣實現直接交易。同時,人民幣已成為位列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加元與澳元之後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而且韓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7個經濟體的貨幣與人民幣的關聯度已超過美元。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幣支付范圍的強勢拓展及其國際化程度的日漸提高,無疑有利於降低國內企業對外投資成本,並加快中資企業境外投資與收購的步伐。

  然而,急行的腳步往往容易失重,走穩未來還需要得到有序的調節與修正。

  盡管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在數量上排在全球第三位,但我國的對外投資存量僅占全球的2.5%,只相當於美國的10%左右;另外,我們高達2萬多億美元的海外淨資產,也僅為日本的一半左右。因此,即便我國不久的將來變身為對外淨投資國,依然還不是對外投資大國或資本輸出強國。而要完成從淨投資國到投資大國或強國的身份升級,不僅需要投資數量增長,更需要投資質量提升。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目前,我國100大跨國公司的海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4.77%,顯著低於其16.95%的海外資產增速,而占這100家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也僅為20.86%,比上年度下降了1.39個百分點。如何進一步優化海外投資布局,提高資本回報率依然是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需要修煉的功夫。

  尤為不利的是,當下的海外並購市場對我國充滿了戒心,今年上半年國有企業海外並購僅實現環比增幅為5.03%的交易金額,讓人大跌眼鏡。出於對會產生不公平競爭的擔心以及明顯的制度歧視心理,一些國家對我國國企的收購或冷眼相待或百般阻撓,估計這種現象不光會持續甚至愈演愈烈。為此,我們需要調整國有企業為主打、民營企業作援軍的海外並購既定基調,在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成國有企業產權重構的同時,在海外並購中密切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合作程度,必要時可采取國有企業出資、民營企業掛名的並購方法,完成並購後內部權益再重組。另外,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海外並購不能再側重於東道國政府敏感性強和市場波動風險較大自然資源之上,而應轉向對技術能力、品牌影響力的獲取之上,以此打造海外投資與並購的升級版。

  (作者張銳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