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中西智庫發展現狀對比

2014-11-12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根據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發佈的《2013年全球智庫發展報告》,目前我國智庫數量居世界第二,但只有美國的1/4,且在品質上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全面瞭解西方國家智庫發展現狀,積極吸取西方國家智庫建設的先進理念,對於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型智庫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智庫,思想集中地

  智庫,也稱“思想庫”,即智囊機構、智囊團,是指由專家組成的多學科的,為決策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從歷史淵源看,智庫發軔於美國,逐步演變為一種世界現象。在美國,智庫被稱為“思想經紀人”或者“思想銷售者”。智庫自稱“沒有學生的大學”。但智庫並不是純粹的理論研究機構,其存在的真正目的是影響政府決策,發揮政治影響力。雖然從外觀上智庫保持著科學組織的形式,但實際上與商業組織有很多共同的特點。尤其是在經費使用、人才聘任、專案開發等方面,智庫極具商業組織的特點。

  美國智庫的分類

  智庫的分類方式各種各樣,美國著名的智庫研究學者阿米得根據智庫的附屬關係、組織結構、研究文化、政治和意識形態導向所作的分類最具有邏輯性。根據這種方法,美國智庫可以分為學術型、合同型和遊說型。需要指出的是,也有智庫包含上述三類智庫的所有特徵,也被稱為混合型智庫。

  學術型智庫

  是指具有較高聲譽和科學水準的獨立研究組織。他們自己選擇研究物件,其經費來源也能保障其獨立性,具體的經費包括捐贈和贊助。其中,布魯金斯學會、美國企業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都是學術型智庫的極好例子。學術型智庫享有較高的學術聲譽,他們追求冷靜客觀的科學分析。在研究旨趣確定上與大學一樣,強調科學精神,追求客觀知識,為政策精英提供“正確的”政策知識,從而長遠地影響決策觀念,其研究成果主要以公開出版的方式向社會公開,從而對決策者和大眾產生影響。

  合同型智庫

  有些類似學術型智庫,他們聘用大學教授或者具有較高聲譽的專家。合同型智庫主要是由政府發起,其主要的資金來源是政府資助,因此其研究方向也由政府確定,研究政府認為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他們的研究結果一般是綜合性的研究報告,提交給資助方使用,而不是像學術型智庫公開出版研究結果,但大多數研究報告也在網站上發佈。如蘭德公司就是典型的合同型智庫。

  遊說型智庫

  是指具有意識形態、政治化和問題導向的智庫。該種類型智庫就重要社會問題為政治人物提供研究成果和資料分析。遊說型智庫把他們的思想向特定的觀眾遊說,而不是大眾。這類智庫的創辦人負責資助活動,喜歡開展短平快的研究項目。遊說型智庫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智庫的理解,第一次用銷售手段拓展研究工作,與之前拒絕捲入政治的智庫大不相同。遊說型智庫有明確的價值觀,從而缺乏中立的科學研究。傳統基金會就是典型的遊說型智庫,傳統基金會公開宣佈其政治偏好,其任務就是為了在政治人物和民眾中轉播保守主義思想。

  西方智庫左右國家戰略決策

  西方的防務智庫對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決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單單幾個案例就能讓人歎為觀止。

  被稱為“大腦集中營”和“超級軍事學院”的美國蘭德公司最早是在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上將的宣導下建立的。朝鮮戰爭前期,蘭德公司曾向美國政府做出了“中國將出兵朝鮮”的戰略預判,並期望以200萬美金的價錢將研究報告轉給軍方,而高傲的麥克亞瑟將軍卻不置可否。當1953年灰頭土臉的麥克亞瑟從朝鮮半島歸來時,他懊惱地說:“我們最大的失策是捨得幾百億美元和數十萬美國軍人的生命,卻吝嗇一架戰鬥機的價格。”冷戰期間,蘭德公司還成功預判到“蘇聯將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通盤設計了美國與蘇聯抗衡的航太計畫。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是美國老牌的民間智庫,一些大牌戰略家就棲息在這裡。“9·11”事件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第一時間向布希政府提出了“以阿富汗為中心,發動反恐戰爭”的建議,並具體提出了7點意見,事實證明,布希政府任內的一系列反恐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戰略規劃高度吻合。

  阿富漢戰爭告一段落後,美國智庫“企業家學會”向布希政府提出了“對伊拉克開戰”的建議,這項建議被美國政府採納,轉為了戰略實施。儘管伊拉克戰爭已經結束,但直到現在,這項“建議”還對美國及全球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戰略格局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此外,“星球大戰”計畫、“邪惡軸心”概念的提出等等美國國家戰略背後,都有智庫的“腦電波”在快速轉動。西方智庫還致力於成為全球話語體系的引領者,“正義”、“邪惡”的標籤往往由他們來製造和黏貼。在進言獻策的同時,這些智庫通過向媒體兜售政策主張和思想觀點,影響全球輿論和他國政策。

  中國智庫現狀

  2/5是黨政軍,國字頭占三成

  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發佈的《2013年中國智庫報告》,將我國智庫分為黨政軍智庫、社會科學院智庫、高校智庫和民間智庫四大類。從我國活躍智庫(活躍智庫是指當前正常運行,並且對公共政策形成和社會公眾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智庫)的類別特徵看,有2/5是黨政軍智庫,其中“國字型大小”智庫又占黨政軍智庫的30%左右。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主任王榮華指出,“我國受財政資助的智庫機構特別多,這是我國智庫有別于歐美國家智庫的一個顯著特點。”地區智庫發展不均衡是我國智庫的另外一個特點。我國活躍智庫約60%分佈在東部發達地區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中部、西部地區的活躍智庫分佈僅為17.0%和17.5%。

  民間智庫有待發展

  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民間智庫快速成長,如中改院、國經中心、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21世紀教育研究院等一批機構不斷湧現,這類民間智庫約占中國智庫的5%。由於歷史沿革和體制原因,民間智庫一直是我國智庫發展中的“短板”。民間智庫儘管近年來有所發展,但在經費保障、項目來源、成果上呈通道、建言獻策平臺上先天不足,患上了“侏儒症”。官方、民間、大學附屬型三種智庫模式沒有形成整體上的互補機制,存在嚴重的發展不平衡。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具備“特專新優”特徵

  對於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清華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指除具備智庫的共同特點外,還應具備“特”、“專”、“新”、“優”的鮮明特徵。所謂“特”,即要有中國特色;所謂“專”,既要專業化,又要職業化;所謂“新”,既要創新理念,又要創新組織形式;所謂“優”,指不斷創新品質高、影響深遠的思想和智慧。

  美國十大頂尖智庫

  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成立于1927年,作為美國著名的綜合性政策研究機構,布魯金斯學會致力於對經濟、外交事務和行政管理等公共政策的研究,立場相對中立,旨在充當學術界與公眾政策之間的橋樑,向決策者提供最新資訊,向公眾提供有深度的分析和觀點。該學會主要得到美國東部財團的支持,洛克菲勒財團在其中起主導作用,與民主黨關係密切,許多重要成員系民主黨人。學會非常重視中國問題和對華政策的研究,集中了包括蔔睿哲、李成、李侃如等一批中國問題專家。

  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

  成立於1921年,主要受洛克菲勒、摩根等東部財團控制。協會致力於對國際事務和美國外交政策的研究,主要任務為宣傳美國的外交政策,對美國制定對華政策具有一定影響力,並主辦《外交事務》雜誌,喬治·科南的“遏制理論”最早就是在該雜誌上發表。其現任主席理查·哈斯曾在小布希政府第一任期內擔任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司長。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lnternational Peace)

  成立於1910年,以促進各國間的合作並致力於推動美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宗旨,是美國知名的外交與國際事務政策研究所。尤其注重分析促成全球性變化的經濟、政治和技術力量。主要通過四大部門的活動——全球性政策項目、俄羅斯和歐亞問題項目、中國項目以及《外交政策》雜誌,來協助制定關於傳統和新興問題的政策辯論內容。中國研究由其總裁潔西嘉·馬修斯親自領軍。

  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成立於1962年,主要從事包括評估美國的政策風險,分析歐盟、東盟等地區性事務,研究國際安全與穩定以及建立國家長期戰略等研究活動,是美國具有保守色彩的重要戰略和政策研究機構,素有“強硬路線者之家”和“冷戰思想庫”之稱。定期出版物有《華盛頓季刊》、《華盛頓文集》和《重要問題叢刊》。

  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

  成立於1948年,美國最重要的以軍事為主的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它先以研究軍事尖端科學技術和重大軍事戰略而著稱於世,繼而又擴展到內外政策各方面,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研究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社會等各方面的綜合性思想庫,被譽為現代智囊的“大腦集中營”、“超級軍事學院”,以及世界智囊團的開創者和代言人。當今美國乃至世界最負盛名的決策諮詢機構。

  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

  成立於1977年,其理念深植於約翰·洛克和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傳統,主張減少政府對於國內社會和經濟的干預,並且減少在國際上的軍事和政治干預。所提倡的政策包括了廢止最低工資管制、改革反毒品政策、廢止企業補助和貿易壁壘、減少聯邦政府對市場運作以及地方州政府的干預、深化自由學校選擇制度、廢止政府實行的族群歧視政策等。其成員多為學界知名人物,包括哈耶克、詹姆斯·M·布坎南等。

  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

  成立於1973年,是一個兼有教育性和研究性的智囊團,是美國新右翼分子的主要政策研究機構。其理念包括主張小政府,限制政府開支和規模;捍衛個人自由;捍衛傳統價值;強調美國需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其主要活動包括:每年公佈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系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出版各類研究報告;發表成員的每週評論;籌辦青年領袖計畫。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成立於1968年,是一個教育型的智庫,研究領域覆蓋整個人文和社會科學,尤其以歷史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為重點。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美國在世界的角色、美國和世界面臨的長遠挑戰等。威爾遜中心沒有直接影響美國政府行政和立法的議程和目標,主要以廣播節目、公開會議、出版物、電子服務等形式影響社會公眾。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成立於1981年,致力於研究債務及發展、全球化、國際金融及宏觀經濟、國際貿易與投資及美國經濟政策。2006年4月11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聯合出版《中國:決算表》一書,討論中國崛起和美國對策。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成立於1943年,是美國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機構,曾與布魯金斯學會並稱為美國華[0.82%]盛頓的“兩大思想庫”,有“保守的布魯金斯”之稱。該所主要得到摩根財團等東部財團的支持,與共和黨淵源較深,共和黨尼克森、福特政府下臺後,許多重要官員紛紛加入該所,故輿論界又稱它為共和黨的“流亡政府”、“影子內閣”。近年來,有向中間擺動的趨勢,對美國國會和政府的影響也在逐漸增強。該所的高級研究員紐特·金裡奇曾任美國眾議院主席,在1999年還當選《時代》週刊年度人物。

  中國智庫排行

  中國智庫綜合影響力TOP1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共中央黨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黨政軍智庫系統影響力TOP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地方社科院系統影響力TOP5:

  上海社會科學院、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和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高校智庫系統影響力TOP5: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南京大學;

  民間智庫系統影響力TOP5: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胡潤研究院和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經濟政策研究領域TOP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政治建設研究領域TOP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

  文化建設研究領域TOP5: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和中國藝術研究院;

  社會發展研究領域TOP5: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零點研究諮詢集團、中共中央黨校和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字來源: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新京報等)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