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跑路潮下P2P行業遇信任危機

2014-11-14
来源:新華網

  2014年10月,中國P2P行業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黑色”的一段時間,第三方機構“網貸之家”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月共出現包括詐騙、老板失聯、提現困難等問題的P2P平臺35家,超過去年“倒閉潮”高峰期的32家問題平臺的單月最高紀錄,單月問題平臺數量居歷史第一。P2P行業遭遇信任危機。

  P2P行業的人氣也明顯受到一系列風險事件的影響,10月活躍投資人數和借款人數分別為64.56萬人和10.57萬人,較上月分別下降了3.32%和2.27%。

  統計數據顯示,10月網貸成交量達268.36億元,環比9月(262.33億元)增長2.30%,成交量增速明顯放緩。其中,許多省份網貸成交量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湖北、重慶、四川、遼寧等地網貸成交量下降幅度達20%以上,浙江、上海也分別下降了4.59%和6.12%。

  與此同時,國資加速布局P2P金融的趨勢仍十分明顯。

  近日,廣東第三家國資背景的P2P平臺民貸天下正式設立,并將于本月中下旬上線。與大多數國資系以及銀行系平臺運作風格偏穩健一致,民貸天下初期票據類產品預期收益率僅為5%至8%。

  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僅有一家國資背景的P2P平臺,即由國開金融(國家開發銀行全資子公司)以及江蘇金農公司共同組建的開鑫貸。不過,進入下半年以來,國資進入P2P明顯加速。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國資背景平臺已有超過10家。“眾多國資進軍P2P現象也說明業界對P2P這種金融服務模式的基本認可。”零壹財經CEO柏亮表示。

  與大多數民營P2P平臺的“野蠻擴張”相比,國資系平臺則顯得“謹小慎微”。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以開鑫貸為代表的國資平臺,為P2P經營模式的推廣復制、監管等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據了解,這一類的國資P2P平臺借款人利率普遍在15%以下,在平臺上只進行“撮合”交易,不做資金池,并通過與合作銀行簽訂專用存款賬戶協議來解決資金托管問題,既可以實現資金隔離、確保資金操作安全,又可以防范洗錢風險。

  事實上,已有多位業內人士呼吁,P2P行業應回歸信息中介本位,不做資金池業務。專家建議,在P2P金融的監管規則中,應明確P2P最原始的“撮合”交易的屬性,做到借款資金、投資資金的一一對應。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教授表示,一些P2P平臺選擇跑路,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做資金池業務,“有資金池才可以轉款逃跑,將錢都借貸出去。”

  同時,資金托管、增強產品操作的透明性等原則,也在一些地區率先開展的P2P監管中逐漸得到明確。近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已經上線了首都金融安全監測平臺。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