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熱背後:一樣的受寵,不一樣的回報
文/郝藝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籌建至今,自貿區熱持續升溫,在業內對自貿區“成熟一家批復一家”的建議下,更是有多個地區躍躍欲試,重慶、廣東、天津、福建等地輪番申請自貿區。
有消息稱,天津自貿區申報方案已經獲得國務院各部委的原則通過,正靜待國務院的最終批復,此外,廣東的呼聲也很高,更值得關注的還有福建,據說福建得到了來自高層的支持,未來有望獲得一系列新政策支持。
不論消息是否確切,不可否認的是,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這幾個地區確實備受國家寵愛。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的寵愛頗具相似性,一方面,國家給予的眾多優惠政策主要體現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推行開放政策,如採用減免關稅辦法吸引外資,再如為外商創造便捷安全的投資環境、訂立優惠政策和保障制度。
另一方面,體現為擔當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的大任,國家總願意把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創新試驗放在這幾個地區進行,而且創新的範圍往往比較廣泛,包括產業方面、金融方面等,各地則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求同存異”的積極試驗,進而將先進經驗輻射到更廣泛的區域。
如此受寵,必有原因。稍加分析不難發現,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都具有利好的地緣優勢,幾個地區面朝大海,背靠大陸腹地,擁有完善的港口設施,海陸空運輸極為方便。此外,幾個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比較完善,如交通、水電氣等,而且資訊化程度高,園區經濟發展較好。同時,軟環境實力相對較強也是其受寵的重要原因,相對政府服務能力較弱、城市發展配套體系還不健全的中西部地區,國家當然願意把改革重任放在軟環境較好的地方。
幾個地區,一樣的受寵,卻有著不一樣的特色,上海是南北鐵路交通的樞紐,地處長三角,又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天津則處在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唐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交界處,又是首都的大門;福建面對臺灣,銜接珠三角和長三角;深圳位於珠三角,靠近港、澳,是東南亞市場的視窗。
正是這不一樣的特色,註定其在中國經濟發展的版圖上佔據不同的位置。例如,天津將在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扛大旗,尤其是在體制創新改革方面,因為河北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北京則因首都角色不可能有大力度的改革;上海的責任更為重大,上海不光要帶動一體化程度已經很高的長三角持續發展,還要將創新經驗沿著長江經濟帶往西擴散,而且上海的自貿區試驗最為全面,全面的樣本方便其他地區的選擇性經驗複製;福建則主要致力於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等,近年來不少央企入駐便是最好的例證;廣東深圳,本身就是國家改革最成功的案例,簡單的粵港合作恐怕難以描述深圳這個角色有多厲害,深圳帶動的是整個珠三角地區、泛珠三角地區,廣州省會城市的特點反而將深圳的“特”襯托得愈加鮮明。
幾個熱點地區,正在快馬加鞭形成自己的獨特經驗,正因為“同中存異”的地區特點,才得以開發出不同的可複製模式,中西部地區在借鑒相關經驗時,便可以針對自身特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經驗進行複製。國家此番戰略統籌考慮,既全面又影響深遠。
在未來,這幾個地區不論誰成立下一個自貿區,不論是否都有機會成立自貿區,繼續受寵是毫無疑問的,在一樣的受寵背後,也會給予國家不一樣的回報。相比之下,從所處地區和自身實力來看,上海的亮點可能更多,畢竟,在自貿區建設上,上海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地方,一場始于自貿區的戰略佈局正在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