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開放寬頻接入:平衡民企的輸血與吸脂

2014-11-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報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導

  工信部為民營企業開放了繼移動業務之後的另一個電信市場——寬頻業務。11月26日,工信部發佈《關於開放寬頻接入市場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鼓勵民營企業在試點城市參與寬頻接入網路設施建設和運營。工信部已經確定了首批16個試點城市,試點為期三年,試點期間,工信部會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一位接近政策制定部門的工信部人士告訴記者:“《意見》總結了過去十多年的經驗,明確規劃了三類業務模式:投資建設寬頻網路並且出租;可以自建網路並經營寬頻業務;可以轉售運營商的寬頻業務。每種業務都有對應的牌照,企業可以申請多個。”

  利好民企和運營商

  早在2001年6月,資訊產業部已經發佈《關於開放寬頻駐地網運營市場試點工作的通知》,開放了北京、上海、廣州等13個試點城市的寬頻市場。長城寬頻、艾普網路、方正寬頻等知名民營寬頻運營商均成立於這一時期。

  其中,長城寬頻於2012年被鵬博士收購,後者目前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運營商。由於長寬頻業務迅猛增長,2013年,鵬博士實現淨利潤4.34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長城寬頻貢獻利潤2.95億元。

  除民企之外,國家電網、廣電也借東風進入寬頻市場淘金,分別成立了中電飛華、歌華有線等公司來開展寬頻業務。甚至,房產大鱷潘石屹也成立了“世通線上”,為旗下25家SOHO提供寬頻網路。

  “市場催生了許多民營寬頻,也衍生出了多種業務模式。但是,大部分都沒有規範,出現了諸如社區壟斷等問題。基礎運營商和民企的合作流程、結算標準不明確,監管部門的職能也沒有清晰界定。”該工信部人士告訴記者:“這次的《意見》明確了業務模式、市場規範,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基礎電信運營商與民企的合作方式,以及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

  比如,《意見》提出,“基礎電信企業應向試點企業提供不低於自身業務品質的資源並建立相應的批發價格調整機制”;“電信管理機構要組織好本地開放寬頻接入市場相關工作,探索完善事中事後的監管政策”;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試點企業可與基礎電信企業同等參與寬頻中國工程、寬頻示範專案、普遍服務等工作,享受相關政策。”

  “這是一個可執行性非常強、有市場基礎的政策,基礎運營商、民企、監管部門的職能劃分都很清楚。”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網路院副院長楊紅偉評論道,“這個政策對民企、運營商,整體利好。”

  緩解資金短缺難題

  “我覺得這個政策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內蒙古金田科技創始人杭勇說。杭勇曾在運營商工作多年,於2010年轉型創辦了金田科技,投身寬頻市場。

  “如果運營商都是自建網路並且自用的話,會帶來投資成本高、資源浪費等問題,而且影響用戶選擇權。”杭勇認為,“可以由協力廠商企業建設通信基礎設施,然後公平租給所有運營商,這樣可以節省大量建設成本。民企可以和運營商進行業務收入分成。”

  2010年,金田科技承接了呼和浩特萬達廣場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設、維護,都由我們來做,運營商只負責業務運營,節省了建設、運維成本。而我們則用一張網路提供三大運營商的業務,成本攤薄,收入也不錯。”

  “雖然市場認可,但以前總擔心政策不清晰,現在放心了。”目前,呼和浩特90%以上的新建社區採取該模式,金田科技已經開始多個省份擴大業務。

  金田科技的業務模式恰好也符合基礎運營商的訴求。

  今年10月,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廣東省的內部會議中公開表示:“寬頻建設僅靠集團的資金是不夠的,必須借助社會資本,應該找一些能人合作,我們拿出5-10年的部分收入,但可以換回用戶、市場。入戶線路的改造比較繁瑣,但我們必須打好這場攻堅戰。”

  寬頻是中國電信的“現金牛”業務。2013年,中國電信寬頻用戶達到1億戶,寬頻收入達到993億元,占總收入31%。2011-2013年,寬頻收入累積為2620億元。但同時,寬頻業務也需要高昂的資本支出,此前,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張繼平曾宣佈:“2011-2014年間,中國電信寬頻投資超過1000億元。”

  但現在中國電信的寬頻市場開始遭遇來自中移動的危機。一方面,於2013年底收穫寬頻業務牌照的中國移動,憑藉強大的資金優勢推出“300元/年、10M速率”的低價寬頻迅速搶佔市場,價格約為電信的1/3。另一方面,由於4G建設高峰期到來,電信集團不得不減少寬頻投資轉投4G。

  一位元中國電信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我們就跟工信部彙報,希望早日明確開放寬頻市場的政策,與民營企業共同發展市場。”

  緩監管配套需儘快落地

  但需要明確的是,民企進入不只是能輸血,還會“吸脂”。前述工信部人士告訴記者:“新生勢力和傳統運營商肯定會出現矛盾的,需要在試點期間研究完善的監管配套。”

  接受記者採訪的民營企業更喜歡“市場密集、利潤高”的一線、二線城市,“農村、市場普及率不高的地方,我們投不起,而且說不定城鎮化之後,農村就白建了。最好是運營商自己做,他們有普遍服務的支撐。”

  前述中國電信內部人士稱:“現在主要新增市場就是鄉鎮市場,但利潤薄的地方,民企不願去;利潤好的地方,我們也捨不得讓太多。而且,大範圍合作會引發很多網路品質、服務責任不好界定的問題。”

  知名電信專家陳志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評論:“工信部此次政策的核心就是要吸引民企,解決寬頻市場上長期存在的資金負擔重、入戶難等問題。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創新,以及有吸引力的合作模式。”

  陳志剛向記者介紹了黑龍江的案例。2013年10月以來,由基礎電信企業推薦和通信建設企業自薦,黑龍江通信管理局共引入了44家民營企業,引進民資總金額達1.3億元,幫助基礎運營商節省建設資金1.6億元。其間,黑龍江通信管理局設立了三種協調機制,對民營企業提供政策扶持的評估機制,保證市場公平、規範、有序的調節機制,處罰違法違規的企業的清退機制。

  電信市場需要民企,但民企在電信市場的前景則取決於運營商的合作機制,以及各地通信管理局配套監管政策的落地。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各地管局都比較弱勢,而且管局人手不足,只能一點點去完善。”

  但他同時認為:“全國寬頻用戶超過2億,每年增長接近3000萬。但民企目前總用戶只有一千多萬,還有很大的空間。”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