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一帶一路:聯通是重點 投資應先行

2014-12-04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本刊記者  朱毛齋

 
  導語:“‘帶一路’戰略的根本意義在於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絲路的建設,在支持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時加快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融合,形成新的長期增長的動力。這就意味著相關的投資必需大膽規劃、謹慎推進,基礎設施項目是否能夠在短期內帶動經濟活動的繁榮,直接關係到這些投資能否得到回報,從而影響到‘一帶一路’成功與否的概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說。
 
  11月8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以經濟走廊為依託,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以建設融資平臺為抓手,以人文交流為紐帶,加強“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深化亞洲國家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共建發展和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同時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
 
  這一計畫甫一提出,A股市場預熱多時的“一帶一路”概念股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機械、輸變電公司股票再度走強。國際輿論對此也好評如潮,有人甚至將其稱作“中國版馬歇爾計畫”。
 
  “我國將通過資本輸出的方式,帶動我國全球貿易佈局、投資佈局、生產佈局的重新調整。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將以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在沿線國家發展‘三頭在外’(能源在外、資源在外、市場在外)的產業,並進而帶動產品、設備和勞務輸出”,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評價說。
 
  中國版馬歇爾計畫?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是逐步形成的。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來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設想。同年10月,習近平又在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提出了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自此,有關“一帶一路”規劃的解讀和分析從未間斷。
 
  2014年11月8日,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使這項計畫更加清晰,也更具有可操作性。隨後不久召開的APEC會議突出了基建在“一帶一路”規劃中的地位,互聯互通、資本融合、投資先行,成為該項計畫的中心內容。
 
  對於這一戰略構想,海外輿論給予了廣泛關注,還有人曾將這一計畫與二戰之後的馬歇爾計畫相類比。
 
  馬歇爾計畫,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畫,是二戰後美國對遭到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畫。該計畫於1947年6月5日提出,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馬歇爾計畫的實施,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海外輿論的這一類比,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中國版馬歇爾計畫”這一說法低估了“一帶一路”對於中國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的影響和作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目的,在於解決中國過剩產能的市場、資源的獲取、戰略縱深的開拓和國家安全的強化這三個重要的戰略問題。”管清友強調,“一帶一路”是中國中長期最為重要的國家戰略。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體現中國所遵循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原則,也契合沿帶沿路國家的共同利益,沿帶沿路的各國和地區是中國的合作夥伴。這一戰略構想如果能夠變成事實,相關國家將共同構建世界跨度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走廊。初步計算,“一帶一路”將涵蓋44億人口,GDP的規模目前已經達到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張曉強認為,沿帶沿路地區的大多數國家是新興經濟體或者發展中國家,總體看處於上升期。無論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從應對金融危機、加快轉型升級的角度看,沿線各國的前途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緊密相連、休戚與共。
 
  資本融合投資應先行
 
  “實現‘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經貿合作和投資應當先行。”張曉強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製造業國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也已成為第三大的對外投資國。中國的企業也正在快速地進入全球通商合作的時代。“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將為中國的海外投資和企業走出去以及外國企業和中國分享發展機遇提供一個重大的平臺。
 
  張曉強說,從發展趨勢的初步預測看,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六年累計進口商品將超過14萬億美元,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將超過7500億美元。面向未來的貿易和投資,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應該有以下四方面重要內容:
 
  第一,把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現代版的絲綢之路不限於貿易通道,而將是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道、光纖通信等綜合在一起的立體和多維的經濟通道,也包括邊境口岸設施和相關中心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跨境鐵路的擴能改造,口岸高速公路這樣一些互聯互通專案的建設,需要各方在軟硬體基礎設施建設上都不斷增強合作,從而構建“一帶一路”沿線多種方式的運輸基礎設施,海運、水運、高速公路、鐵路、航空、通信光纜等一系列的網路,並沿線依託相關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實現沿帶沿路國家和地區在貿易和生產要素方面的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區域相關國家經濟的協調發展。
 
  第二,在“一帶一路”沿帶沿線的主要節點和港口城市,促進經貿合作園區的發展。這有利於使各方共同建設利益共用的全球價值鏈,深化中國企業與沿線各國企業的合作。在製造業的不同領域,能源資源、生態環境保護,以及金融投資多領域推進合作,加快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深度融合。此外,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有很長的邊境線,也可以在沿邊地區共同建設跨境的經濟合作區。這些方面的投資有著很強的可操作性,通過吸引各國的企業入園投資,形成多個不同類別的產業示範區或者是特色產業園區,可促進包括現代製造業、現代農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
 
  第三,通過推進“五通”建設,完善“一帶一路”沿線通關等方面新型體制的建設。所謂“五通”,即通過更大範圍的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來促進區域的合作發展,使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夠形成一種寬領域、深層次、高水準和全方位的合作格局。這樣有利於使各國在和中國在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合作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第四,要繼續深化現有的合作平臺和相關機制,以此為基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作為宣導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限定國別,也不搞封閉機制,所有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都可以參與,成為“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建設者和受益者。同時,現有很多平臺,包括上海合作組織、中國和東盟的合作機制、金磚國家等都可以用來加強“一帶一路”之下的雙邊或者多邊的合作機制,從而實現更大範圍的共贏。在這樣一個建設過程中,各方應秉承強化互動、互助、互信,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精神來對待可能出現的分歧,以建設性和創新性的態度來積極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長遠和戰略的眼光謀求合作發展。
 
  互聯互通助推中國產業升級
 
  儘管“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提出的時間還不長,但是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來自中國商務部的最新消息稱,“一帶一路”戰略正推動中國服務外包快速增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作逐步加深。今年1-10月,中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89.5億美元和73.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1%和38.6%。其中承接東南亞11國的服務外包執行金額35.1億美元,同比增長達70%。“通過積極開展服務外包業務、促進服務出口,有助於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打破了中國原有的點狀、塊狀的區域發展模式,為區域發展開闢的更廣闊的空間。無論是中國早期的經濟特區、還是去年成立的自貿區,都是以單一區域為發展突破口,而“一帶一路”徹底改變之前點狀、塊狀的發展格局,橫向看,“一帶一路”貫穿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縱向看,連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並且不斷向中亞、東盟延伸。這將改變中國區域發展版圖,更多強調省區之間的互聯互通,產業承接與轉移,有利於加快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國際投行巴克萊近日發表報告稱,未來幾年內,“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發展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增速穩定在5%-7%的區間,同時也會對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產生積極影響。“亞洲很多國家普遍缺乏建設資金,而中國在資金和專業技術上則有很大優勢。因此我們認為,這一舉措將為中國和沿線國家帶來雙贏,並有利於中國進一步消化其過剩產能、增加海外投資以及豐富外匯儲備。在我們看來,今年10月份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傳遞了21個APEC成員國希望開展合作的強烈意願。”
 
  不過該投行亦指出,就像2001年中國企業盛行“走出去”一樣,此舉能否獲得成功尚無法保證。此外,中國將如何平衡政府與市場以及公有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之間的關係仍有待觀察,而這對國內重要領域的改革至關重要。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亦認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培育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我國將通過資本輸出的方式,帶動我國全球貿易佈局、投資佈局、生產佈局的重新調整。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將以資源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在沿線國家發展‘三頭在外’(能源在外、資源在外、市場在外)的產業,並進而帶動產品、設備和勞務輸出。”張燕生說,另一方面,積極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增強合作,逐步建設跨境生產和貿易供應鏈。大力發展本地貿易、離岸貿易、電子商務等多種貿易模式。突破內陸沿邊地區發展貿易投資的局限,創造更好的投資和貿易環境,吸引國內及全球最優秀的採購網路、分銷網路、結算體系,與沿線國家企業和個人一道,共同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規模,增加當地就業、稅收和經濟增加值貢獻。
 
  利好各方仍需防風險
 
  近幾個月來,“一帶一路”主題亦成為A股市場炒作的重要題材。民生證券近日發表的研報認為,“一帶一路”戰略將是中國未來十年的重大政策紅利,初期將出現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緊接著是資源能源的開發利用,隨後則是全方位貿易服務往來,由此帶來多產業鏈、多行業的投資機會。而興業證券更是認為,“一帶一路”是堪比“加入WTO”性質的惠普式機會、系統性機會,受益於“一帶一路”大戰略的系統行情將可能延續3到5年。
 
  不過,一些經濟專家和新聞媒介亦提醒,對“一路一帶”的股票投資和實體投資要慎重,切忌一哄而起。
 
  “基礎設施建設能否推動經濟增長特別是促進地區經濟融合,不僅是個經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問題。需要政府間的合作,但更需要政府間的長期合作。如果過度關注對短期經濟增長的支持,很可能導致盲目、倉促上馬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大降低投資的效率以及長遠的效果”,黃益平說。
 
  著名財經評論人宋清輝也認為,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步伐的加快,地域、政治、法律等諸多風險因素不斷凸顯。綜合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風險和困境:一是政治信用風險、海外上市風險、並購風險;二是語言困境、法律條款限制等;三是項目的終止、毀約、員工被綁架等。這些都會使國內企業面臨不菲損失。因此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要積極做好風險應對準備。他說,早在十年前中國政府就已提出“引進來”和“走出去”,但時至今日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時有發生。他建議,當企業在海外遭遇不公平待遇時,政府應羅列投資專案報復清單、成立專門組織或協會支援在海外遭不公平待遇的企業。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企業遭遇相關問題的概率還有可能增加,對此應該未雨綢繆,早作謀劃。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