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為何“普京硬”扛不住“盧布軟”

2014-12-18
来源:南方都市報

  摘要:12月15、16兩日,對于關注盧布匯率和油價的人而言可謂是驚心動魄的48小時:當國際油價盤中觸及55美元/桶之際,盧布匯率也一瀉千里:12月15日,美元對盧布匯率創出199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約10%),不僅跌破1:60大關,更在美國交易時段進一步跌穿了莫斯科外匯交易所設定的匯率波動區間邊界;12月16日,僅僅維持了一天的單日跌幅紀錄便被打破,美元對盧布匯率盤中跌破1:77.2,跌幅接近20%。

  12月15、16兩日,對于關注盧布匯率和油價的人而言可謂是驚心動魄的48小時:當國際油價盤中觸及55美元/桶之際,盧布匯率也一瀉千里:12月15日,美元對盧布匯率創出199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約10%),不僅跌破1:60大關,更在美國交易時段進一步跌穿了莫斯科外匯交易所設定的匯率波動區間邊界;12月16日,僅僅維持了一天的單日跌幅紀錄便被打破,美元對盧布匯率盤中跌破1:77.2,跌幅接近20%。

  如果說還有比“盧布之軟”更讓人觸目驚心的事,那恐怕只有普京政府對此的束手無策了。

  事實上盧布匯率之跌,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去年下半年起這一趨勢便已開始,今年以來則有加速之勢,在12月15、16日的“黑色48小時”前,盧布匯率一年間跌幅也已達到50%,而普京雖一直努力想讓盧布“硬”起來,卻總是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直接向市場注資被公認為最簡單有效的匯率干預方法,然而據一些國際金融機構統計和分析,僅今年一年,俄羅斯央行[微博]就已動用近800億美元,力圖穩定盧布匯率,僅12月就已動用逾50億美元,但盧布匯率仍然一路下行,毫無滯礙。

  升息杠桿也被認為是穩定匯率的不二法門,今年俄羅斯已先后加息6次,基準利率從年初的4.5%升至12月16日的17%,其中從7月25日的8%至10月31日的9.5%用了3個月零6天,從10月31日的9.5%至12月11日的10 .5%用了1個月11天,而從10 .5%狂加650個基點至17%,竟只間隔了5天,可謂舉世罕見。而這種舉世罕見的瘋狂“杠桿大法”,效力卻與日俱減———最后一次大加息翌日更兇猛的跌勢就足以說明,再硬的杠桿也扛不住如此疲軟的貨幣匯率了。

  至于政策吹風、信心放話,乃至高層發狠,效果就更是一望可知了———在“黑色48小時”里,盧布匯率幾乎是伴隨著俄羅斯央行高管的狠話“跌跌不休”的。

  沒有什么比“醫藥罔效”更讓人覺得可怕和無可奈何的了。可這又是為什么?

  人們首先聯想到的自然是油價,俄政府和央行在無可奈何之余,也寧愿人們如此聯想。15日俄央行就表示,如果原油價格維持在60美元/桶,明年一季度俄羅斯經濟可能萎縮,而明年全年萎縮幅度可能將高達4.5%。

  誠然,油價對俄羅斯經濟構成巨大壓力,但造成這一后果的苦酒,原本正是俄自己一手釀成的:為盡快從“蓋達爾休克”中自拔,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將寶押在油氣二字上,令本就“輕重不均”的俄羅斯經濟結構變得更加畸形,國民經濟2/3仰賴油氣出口。在油價進入罕見高位區后,俄羅斯經濟的確突飛猛進,但普京政府并未能抓住這段時間完成經濟結構調整,反倒繼續“鞭打快牛”,待油價走勢逆轉,自然只能自食其果——— 事實上縱觀石油價格走向軌跡,40、60美元/桶以上的價位本就只占很短時間,100美元以上則在150年有統計歷史中僅占48個月且幾乎都集中在近3年,俄石油開采成本高企,效率低下、損耗嚴重,且一些關鍵技術(如高緯度大陸架石油開采)尚需引進,這些癥結在油價逆轉后一并爆發,又如何是政治上的“硬氣”所能扛得住的?

  全球石油市場是大宗商品市場中杠桿性最強的,這體現為價格看多時步步逼空,反之則“多殺多”跌無休止,而長期以來俄羅斯在國際金融市場缺乏話語權,進入“后蘇聯時代”后,其他“金磚國家”金融話語權都有提升(雖然很慢),惟獨俄羅斯不升反降,如此一來,當金融資本在石油市場上“翻空”套利,“北極熊”便渾身有力也使不出;當金融資本將戰場擴大到另一個杠桿性更強的金融市場——— 匯市,利用外界對盧布走軟的強預期刻意放大恐慌信號,以沽空套利時,場面便如雪上加霜,一發不可收拾了。

  更關鍵的要害在于投資者對俄羅斯市場氛圍、投資環境的不看好:近年來盡管普京接連推出“遠東開發”、“改善外資環境”、“歐亞經濟共同體”等意在安撫投資者的新政,但外資甚至內資抽逃的速度卻在加快:根據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的數據,2013年全年俄羅斯外流資金高達627億美元,而今年上半年就已超過去年全年數額,經濟部預計全年資本外流規模可能達到1200億美元。如此釜底抽薪,匯率也好,經濟和市場也罷,自然也無法硬起來。

  在此背景下,普京又采取了擴大烏克蘭危機以凝聚國內支持率的對策,這不僅引發歐美制裁,更在俄經濟鏈條業已繃緊的情況下,迫使普京繼續采取高福利和在新控制區“派糖”、背負克里米亞等財政包袱之類綏靖措施,不僅進一步打擊市場和投資者信心,也讓俄應對危機的“真金白銀(16.03, 0.10, 0.63%)”捉襟見肘,選擇余地不斷壓縮。12月12日,美國國會通過進一步加強對俄制裁議案,這項由即將解散國會通過的議案,原本很少有機會被持不同意見的奧巴馬總統簽署生效,更不太可能被歐洲效仿,卻照樣引發市場強烈反響,這實際上反映出的是市場對俄羅斯調控手段效力的極度懷疑,和對俄經濟前景、投資環境信心的極度缺乏。

  種種跡象表明,面對盧布匯率的死結“普京硬”恐怕還會延續,因為在他看來,拋棄現行政策未必能贏來和歐美的緩和,卻很可能令自己在俄和蘇聯時期積攢的“硬漢”形象、資本損失殆盡,而后者正是其10多年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或許,俄羅斯可以從改善投資、營商環境入手,穩定內外投資者信心,以期固本培元,但對于這一點,恐怕同樣不會有太多人敢于抱太大的期望值。(作者系旅加學者)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