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警惕上市公司低價賤賣資產輸送利益

2014-12-23
来源:證券時報網

  臨近歲末,上市公司將要交出一年的答卷。不少面臨著業績巨虧、甚至已經連續兩年虧損且有暫停上市風險的上市公司,開始為調整業績做最后一搏。

  不過,這一買一賣之間,或許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上市公司有些所謂的“不良資產”,有可能成為關聯方或者某些利益群體從上市公司獲取利益的途徑。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以低于10萬元的價格出售資產的上市公司有22家,其中,以低于5元價格轉讓資產的上市公司有12家。而這12家公司中,關聯交易方式出售資產的就占到4家。

  這些白菜價拋售的資產,能成為調整上市公司業績,掃除上市公司重組障礙的有力武器,轉眼間也有可能成為一筆價值不菲的財富。

  其實,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上海科技(原名ST滬科(7.21, 0.05, 0.70%))在發布重組草案時,其原方案中計劃0元拋售給大股東的垃圾資產,在新方案中,搖身一變,被拍出了700.7萬元的高價。同樣,在2011年,南京醫藥(7.19, 0.14, 1.99%)1元出售同仁堂(20.83, -0.16, -0.76%)事件也引發了市場反對聲。

  事實上,這些被評定為“不良”的資產,是否真的那么一文不值,上市公司對這些資產的評估是否公允,一直是市場關注和爭論的焦點。

  上市公司高管或者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接手上市公司的包袱,無疑是一件好事。但這些被廉價賣出的資產暫時不盈利是否真的代表了未來將繼續虧損?

  此外,有些為保殼而廉價售出的資產,如果以前對上市公司影響很大,或者上市公司曾投入了巨額資金,該資產被甩賣后的情況投資者便再也無從知曉。這樣是否合理?

  以*ST三毛為例,日前,公司以2元的價格,出售了自己曾經的主力公司三毛進出口公司100%股權。據了解,2013年,三毛進出口公司受美梭案、三家主要客戶的應收賬款逾期等不利事件沖擊,自2013年6月起已停產。截至2014年6月,三毛進出口公司已全額計提特別壞賬準備2.31億元。

  根據最新的公告,就上述應收賬款的賠付問題,*ST三毛尚在與保險公司交涉,未來能否追回或者賠付,尚屬未知。

  此外,三毛進出口公司成立10多年來,已經有了大量的客戶等業務積累。而鑒于資產評估時,三毛進出口公司尚處于停業狀態,評估方法采用資產基礎法。如此一來,三毛進出口公司的優勢在評估時便無法體現。

  然而,賣出去的資產如潑出去的水,到底以后情況怎樣,投資者很難知曉。對此,涉及重大資產重組的資產出售,或者有巨額應收款項等的資產,在出售后上市公司是否應該在三年內的定期報告中體現出該出售資產的情況,也值得深思。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