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香港需要文化及青年局

2014-12-27
来源:楊雨霑

  「佔領」終於告一段落,然而不少問題仍未解決。譬如說政府如何重建民主法治社會和做好青年工作,足以讓政府煞費思量。新世代青年擁抱多元的文化價值觀,往往會質疑傳統的主流價值。然而,「思而不學則殆」,如果社會沒有高濯致遠的文化和良好的互相砥礪的氣氛,政府難以凝聚青年正能量,也難以啟迪青年建設思維。如果政府不能為青年創造全人發展所需的小康條件,並勉勵把優良的民主法治價值落實在對生活的經營,最終只會讓青年收集怨恨,不惜以身試法去追尋民主海市蜃樓。

  重建青年價值觀

  青年法治教育不昌,源於青年錯誤的歷史道德價值觀,崇洋反中,讓佔中邪說有機可乘,散播仇恨與暴力,奪走青年法治理性。令人可悲的是,回歸十幾年,青年歷史教育失敗,港青對中國歷史科不重視程度似有所增加,這大概可反映在修讀該科的高中生人數大跌。吊詭的是,2011年教育局回應時指出,本港中學超過85%中學初中有獨立中史科,其餘學校則把中國歷史元素以不同形式教授。筆者可借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戴安娜·諾維茨教授的名言,一針見血地道出香港問題所在。諾維茨教授說:「沒有歷史頭腦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覺醒來,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當港青不以祖國為命運共同體的時候,香港只會慢慢跟內地步伐互不協調,心態上愈來愈想跟內地「一刀兩斷」,這種「離心」的思維,成為佔中人士和其他分裂叛亂分子的抗爭底氣。故此,政府青年政策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重建青年歷史感,讓青年理解香港和中國近代史,和世界民主法制理論和發展史,進而讓青年學懂守志惜法,做個合格青年公民!自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在多個媒體大力推廣基本法,然而,基本法以及「一國兩制」普及性依然有限,法治精神未能融入生活中。就非法「佔領」行動而言,部分參與者對基本法理解和一國兩制內涵明顯存在誤差。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順應天時 (12月4日已定為國家憲法日) 和地利 (香港計劃成為國際法律樞紐中心),借助大社會和愛國人士的熱誠和無私奉獻,構建「民主法治多方平臺」,協助民主社會建設良好規範和風貌!例如,政府可考慮在銅鑼灣維園建立「民主法治廣場」,鼓勵不同團體每周舉辦民主和基本法論壇和活動。「民主法治廣場」最多可容納五千人,而為了讓市民可理解基本法的歷史和對他們生活的關係,筆者建議另設基本法推廣中心和一國兩制文化設館。政府可於每年1月1日,訂為民主法治日,在「民主法治廣場」和基本法推廣中心設大型親民推廣活動。

  另外,政府可積極鼓勵民間自發成立不同基金,組織及推動青年和地區工作,並創造青年全人發展所需的小康環境和條件。例如可籌建「青年足球隊」、「地區青年智庫」、「青年通識電臺與地區報刊」和「基本法深入社區活動」等等,讓更多青年言行舉止合乎法度和規矩,讓青年可以多元化思考社會問題,而不是「閉門造車」,「閉起門來做皇帝」。

  撥配資源助青年

  綜上所述,重建青年民主法治精神問題的核心,在於撥配社會文化資源、社會文化空間、社會文化推手和支援機制。由於推廣民主法治文化茲事體大,橫跨民主和法治文化體驗、歷史與基本法教育、藝術創作、青年全人成長和所需的小康環境及條件 (如 : 青年社福、青年就業和人口政策、青年教育、房屋、交通和醫療等等),涉及戰略層面、跨部門協作和國際層次,特區政府可積極考慮設立文化及青年發展協調局,專責處理社會文化 (包括民主法治文化在內)和培養青年成長的工作,成就百年棟樑大計。

  起碼應考慮擴大「民政事務局」功能,去釐定及實施優質適應各青年族群的文化及民生綜合政策,認知港青各種需要,綜合協調督責政府各部門各層次作「人本施政」,讓港青得到優質和經濟效益高的文化和生活素質,培養港青高品質的文化情操,互助互愛的性情,凝聚增進新一代「愛港愛國」的熱誠。

  「文化及青年發展協調局」,就是讓社會的「人性」和「文明」回歸,為社會爭取更多文化資源,並且要把資源投放在不同群體(包括青年群體),平等地成就青年的文化人生。筆者認為,「文化及青年發展協調局」還肩負著以下神聖任務:其一是積極宣揚「民主法治文化價值」,使之成為「文明」發展的主軸。守法、公平、和平、關愛、民主與包容、自由與尊重、愛惜環境和生命等良好的人文價值,將會取代「中環價值」成為世界級青年公民教育。其二是積極發展青年文化空間和優化其布局,把「民主法治文化」融入各社區和各階層,透過一籃子文化政策,讓文化的「產、研、官、學」與地區有機結合,令青年潛移默化,更新中華文明面貌。其三是創意打造民主法治廣場和基本法推廣中心,並結合西九文化區和中區政府合署西翼擬改建的國際法律樞紐中心,促進中西、古今、上下多元文明交流和對話,為香港思索民主法治發展和未來社會文明提供世界級優質環境。 楊雨霑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