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在路上:人民幣環球之旅

2014-12-30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摘要]人民幣國際化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多邊機構只是渠道,而關鍵在于中國國內的金融改革,改革一旦到位,國際化自然水到渠成。

  2014年的時光沙漏行將流盡,而流不盡的或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飛速步伐。沒錯,人民幣國際化在路上。

  回首這一年,人民幣離岸中心遍地開花,創于美國的國際貨幣互換被中國體現得淋漓盡致,由中國牽頭的多邊機制也相繼落成。邁入2015,對于人民幣值仍有諸多期待: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份額改革方案最終通過,中國將成為第三大份額國;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戰略措施得當,人民幣將成功進入特別提款權(SDR)。

  “人民幣國際化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多邊機構只是渠道,而關鍵在于中國國內的金融改革,改革一旦到位,國際化自然水到渠成。”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開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表示。

  離岸中心遍地開花

  自人民幣首次沖出亞洲以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人民幣清算系統的網絡已在全球“花開朵朵”:地跨亞洲、歐洲、北美和大洋洲,延伸至法蘭克福、首爾、巴黎、盧森堡、多倫多、多哈、悉尼。

  據渣打銀行報告,通過加權平均計算,香港地區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占據著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是倫敦和新加坡。而該行追蹤的中國香港地區、倫敦、新加坡、中國臺灣地區和紐約這五個市場占據了超過90%的跨境人民幣結算市場份額。

  中國與國際社會經濟貿易往來的增加是孕育離岸中心的原動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披露,今年前10個月,人民幣跨境收支規模近8萬億元,人民幣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幣跨境收支的比重約24%,貨物貿易進出口的人民幣結算比重為15.7%,和我國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的國家達到174個。

  值得注意的是,倫敦、法蘭克福、巴黎以及盧森堡等歐洲金融中心開始強力角逐,這進一步體現了人民幣的魅力。不過,由于基本需求不同,各大離岸人民幣市場也各有側重:倫敦已經在人民幣貿易融資以及特別值得關注的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占據了領先地位,并在離岸人民幣產品層面增長潛力巨大;法蘭克福將把重點放在企業對人民幣日常管理和融資的需求上;盧森堡則在投資業務方面具有先發優勢。

  此外,人民幣“救火英雄”的角色更是通過雙邊本幣互換而越發突出。在2014年這個多事之秋,從年初的新興市場動蕩到年末的俄羅斯危機,人民幣貨幣互換的作用不可忽視,甚至有稱IMF在亞洲作為金融困難國家最后貸款人的地位受到了威脅。

  截至目前,已有28個中央銀行與我國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總金額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中俄貨幣互換。

  今年10月13日,中俄雙方簽訂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貨幣互換協議,雖然這一協議不會減少盧布方面的主要壓力來源——油價大跌以及俄羅斯因吞并克里米亞而遭受西方國家制裁導致盧布今年大幅貶值逾40%,但這可以促進投資者對俄羅斯的信心并有助于阻止資本外流。

  此外,國際油價暴跌還使原油出口國委內瑞拉和阿根廷受災。作為一項貨幣互換協議的一部分,中國自10月份以來已向阿根廷提供23億美元資金;由于委內瑞拉的外匯儲備只夠償付兩年的債務,中國也在上個月向委內瑞拉貸款40億美元,

  “中國幫助我們渡過了難關。”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前行長亞辛·安瓦爾(YaseenAnwar)近期甚至特別撰文表示敬意。2013年,巴基斯坦經濟正面臨著史上最艱巨的挑戰(巴基斯坦盧比匯率看上去尤為疲弱、國際收支處于危險之中、選舉恐慌情緒加劇)。此時,中巴雙邊貨幣互換協議(CSA)“出手相助”,巴基斯坦通過動用中國提供的信貸額度,最終竟然宣布錄得了盈余。

  亞洲版“IMF”初長成

  此外,目前除了IMF、世界銀行、亞開行等老牌國際多邊援助機構,中國在新興多邊機構中的身影越發突出,人民幣的“救火英雄”角色也不斷走向世界。

  今年以來,專注基建投資的多邊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形成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銀行、亞開行四足而立的局面,中國的出資份額舉足輕重。

  其中,亞投行將在2015年底正式運營,法定資金規模為1000億美元,初步繳納資金500億美元,中國占50%;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絲路基金,其中外匯儲備出資占比65%。

  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重大。“無論是亞投行還是絲路基金,在初期都會使用美元結算。但是在運作成熟之后,將會鼓勵使用人民幣。這樣能夠以投資的方式把人民幣帶出去,推動人民幣的計價結算,帶動人民幣在亞太地區的使用和流通。”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

  向儲備貨幣進軍

  總結而言,人民幣的國際長征要分“三步走”——計價、投資、儲備,而后兩步正是當前人民幣的沖刺目標。

  在境內外的合力作用下,“人民幣熱”在國際上迅速升溫。央行副行長胡曉煉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超過30家的央行和貨幣當局已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英國以2.7%的收益率售出30億元3年期人民幣債券,標志著西方國家發行的第一筆人民幣計價主權債券。

  盡管全球央行都曾暗示已將人民幣納入本國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但“儲備貨幣”的地位至今仍缺乏一個國際官方機構的認可。

  當然,人民幣也或將迎來轉折。據悉,IMF將于2015年年末對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的構成進行每五年一次的復核。一旦IMF把人民幣納入貨幣籃子,IMF所有成員國的央行將通過持有SDR,自動獲得人民幣敞口,這將促使其他央行進入人民幣市場,推動已經入市的央行增加人民幣配置。

  同時,這意味著IMF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崛起的認可,也可助力中國削弱美元在全球貿易、金融體系中的統治地位。

  人民幣國際化在路上。雖然過往一年的成績矚目,但最關鍵的仍是“永葆初心”——離岸中心的配套條件仍需完善,多邊機構只是渠道,關鍵在于國內的金融改革,改革一旦到位,才能讓外國投資者積極“投身”這個舞臺,愿意來“玩”,國際化屆時自然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