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港視收視崩塌有因

2015-01-06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李哲

  香港電視開台至今一個半月,除了首周之外,輿論不見太多顯著跟進;的確,無論市民關注程度,抑或港視本身收視,兩者均呈拾級而下之勢。事實反映,要說港視可以扭轉本港電視生態,恐怕不太可能。

  個半月間收視崩塌

  查港視首周收視,其實也不算理想,點播和直播的日均登入用戶,分別只有20.5萬和35.8萬,僅佔全港人口的3%至5%;當時,已有意見認為,市民收看是為了湊熱鬧,但沒想到短短一個半月後,收視竟然崩塌如斯,2014年最後一周的收視分別大幅下跌至12.5萬和14.6萬,即是暴挫四成和六成之譜,只剩不足2%人口每日收看港視。至於過去7日透過電郵登入觀看點播的觀眾,也由起初的近60萬減半至30餘萬,而過去7日透過不同裝置收看直播的用戶,更加餘下原先的三分之一即約52萬個。值得留意的是,以上收視乃以全天累積計算,並非單計個別時段,而且平均登入時數約為一個多小時,即是看完一兩個節目便會登出。

  比較本港電視龍頭的無綫電視,即使港視開台之後,每晚收視依然動輒達到廿多點,即約百多二百萬人,不但沒受太大動搖,亦跟港視收視相去甚遠,當中包括了觀眾面的廣度與深度。陷入財困的亞洲電視,即使許多時段的收視只有寥寥幾點,但以每個收視點折合約7萬人來看,似乎亦足以勝過全日累積計算只有十多萬人登入的港視。

  免費電視牌影響極小

  港視沒有成為第一大台,甚至淪為比小眾還小眾的電視台,背後原因非常多。

  有人或會即時反彈,主因不就是不獲發放免費電視牌照!然而,眾所周知,港視已能透過其他辦法曲線入屋,且還廣泛滲透到智能電話、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等等,依例不獲牌照的實際影響其實小之又小,市民想要收看便絕對能夠收看,並未受到外在因素阻撓。

  必先釐清,港視現行運作模式,其實更似一個網絡視頻或者手機應用程式(app),而非一個傳統電視台。情況就似電視和電台般,雙方不是互相競爭,觀眾和聽眾絕對可以分開,即一邊開電視、一邊開電台。此所以,港視開台並沒太大影響傳統電視的收視,兩者不存在零和關係。不過,以此看待的話,則港視的直接競爭對手,更大程度是其他app,須端視市民究竟傾向用手機玩遊戲、聽音樂、看其他視頻,抑或收看港視節目。不難想像,有關競爭反而激烈得多,一方面app已經令人目不暇給,另方面點播節目亦然,由美、英、日、韓到內地的劇集和綜藝節目等,很大程度都比本地優質且多元化,處於同一平台的港視想突圍當然非常困難。

  競爭激烈 太政治化

  更重要的是,觀乎港視所製節目,似乎不是訴諸普羅大眾,而是針對少數人士,包括「黃絲帶」的自我標籤化。事實上,其領導的言行舉止更是深黃得路人皆知。作為一個傳媒機構,本來就應是其是、非其非,既不宜與主流民意對立,也不能鼓吹任何違法行為;「佔中」一役證明,「黃絲帶」僅屬社會的極少數,法庭亦已先後判決佔領違法,港視以「黃絲帶」政治掛帥無疑既不智又失德。故此,港視遭受絕大多數市民的唾棄,絕對是合情合理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隨着港視主打的節目陸續播放完畢,實難看到收視會現回升迹象。的確,凡此種種高成本兼大力宣傳的節目,初時當然容易成為綽頭,但肯定是無法持續的。市儈地在商言商,有效益的製作,乃是以低成本爭取高收視,例如自設錄影廠、以至變得流水作業式等;而現今港視節目,卻是以高成本換來了低收視,節目賣埠亦恐長路漫漫,其前途可想而知。

  除此以外,基建設施的不完善,導致用戶難以登入、播放時常中斷,還有網購發展步伐太慢兼不成熟、觀眾對廣告的忍耐力漸漸下降等等,都是港視收視嚴重不濟的原因。

  港視暫時僅僅形成一個短暫的小眾潮流,要想實現大衛挑戰哥利亞的奇迹,還有許多問題要逐一克服,當中不是單靠一張免費電視牌照就能解決得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