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年度經濟數據公布在即 通縮隱憂延續

2015-01-0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4年年度重要經濟數據公布在即,通縮壓力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

  截至去年11月的數據,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已連續33個月負增長;同時,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是持續回落。

  在此背景下,不少機構預測2015年的預期和政策將會調整。而一位接近高層的智囊人士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微博)日報》采訪時表示,穩中有進依舊是今年的基調,不會隨意調整。根據他的判斷,穩健依舊是主旋律,但在非常情況下儲備政策的出台也會更積極,應該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5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本報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2014年前11個月CPI平均上漲2%,遠低於3.5%的年度預期。

  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1月份CPI同比上漲1.4%,環比下降0.2%;PPI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5%。這兩組數據均低於預期。

  CPI去年11月1.4%的漲幅成為近5年來的最低值。同年9月和10月,CPI漲幅均為1.6%。因此,CPI漲幅已經連續三個月停留在“1時代”。

  同時,去年12月中旬公布的彙豐2014年12月PMI初值為49.5,創6月以來新低。其中,價格指標大幅下行,意味著通縮預期再度加深。

  在經濟學界看來,通貨緊縮被認為是當CPI連續3個月以上或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從目前的數據看,我們還沒有陷入通縮。不過,2012年下半年以來PPI持續下降,2014年11月CPI只有1.4%,2015年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因此,我們確實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近日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發表了此觀點。他還特別提示了“收入下降、大量失業、負債提高、財富縮水等”通縮的危害。

  姚景源強調,當下的通縮壓力與以往不同。雖然也受到出口不足的影響,但更多是“三期疊加”的結果,是過於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所累積矛盾的集中爆發,更是步入“新常態”後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2014年第四季度CPI同比漲幅將低於2%,全年CPI漲幅預測下調至2%左右,2015年CPI仍有繼續下行的可能。

  不少機構認為,在通縮壓力下,有關部門可能會被倒逼“寬松”。申國萬銀維持中國再次進入量化寬松周期的判斷,預計未來12個月最多可以有3次降息6次降准。花旗投行認為,通縮壓力下,中國央行已經放松了貨幣政策,但不足以應對緩慢的經濟增長。

  但也有學者認為,此輪通縮來自需求和供給兩方面:需求疲軟是一方面;供給方面的結構調整和改革措施帶來的生產者活力以及國際油價等大幅下降,降低了國民經濟中的生產總成本,推動物價上漲水平的下降。這種通貨緊縮的出現是良性的,並不伴隨增長衰退和失業率升高。

  姚景源認為,與通脹相比,我們面對通縮的年份較少,對通縮的影響還不夠重視,應對通縮實際經驗與調控手段積累都相對不足。“經濟增速換擋期的主要風險不是通脹,而是通縮,更應關注的是下限。所謂底線思維,就是要防止通縮。”

  在他看來,由於當前通縮壓力主要來自於“三期疊加”,靠過去加大投資、放松貨幣的老方法進行調控是行不通的。要避免出現通縮的局面,還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下功夫。

  不過,2014年底國家發改委集中批複了35個基礎設施項目,上萬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為2015年穩增長打下了基礎。姚景源據此分析稱,在目前產能過剩、外需不確定、內需不足的情況下,我們確實有可能面對通縮局面,但也不必過分緊張。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