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0

中國企業家的自我重塑之年

2015-01-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4年,中國企業家應時而變、銳意創新、重塑自我,雖有陣痛,卻繪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他們,在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將企業家經濟盡情詮釋,精彩撲面而來。
 
  市場洶涌,百舸爭流。2014年,中國企業家應時而變、銳意創新、重塑自我,雖有陣痛,卻繪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他們,在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將企業家經濟盡情詮釋,精彩撲面而來。正如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曾贊譽的:“企業家經濟是現代經濟和社會史上最具深遠意義和最鼓舞人心的事情”。
 
  經濟是肌體、企業是血液。肌體病、血管雍,改革者擬定療方、企業家來做手術。就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八個“更加注重”,其中“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尤為顯眼。
 
  于是有白酒大佬痛徹的吶喊:貴州茅臺[-0.90% 資金 研報]的袁仁國在政策環境巨變下,面對整體產業的斷崖式下滑,疾呼“抱團取暖,做最好的白酒電商”。
 
  有餐飲梟雄遠遁的背影:湘鄂情[5.38% 資金 研報]的孟凱放棄餐飲謀求轉型,但卻一年四易主業,最終在沉重債務壓力下遠走海外,徒留違法違規的劣跡與資本市場的唏噓。
 
  有網絡新貴登頂的歡呼:最深刻預見互聯網大勢的馬云,在“風口”爆發的2014年,成功登頂紐交所,在全球矚目中不僅折桂中國首富,更改寫了世界產業格局。
 
  而更多2014年的企業家關鍵詞——P2P、O2O、產業轉型、跨境并購、互聯網思維、工業4.0……他們的悲愴與歡欣、恐懼與希冀,繪成經濟新常態下斑斕的底色。
 
  時代的波濤中,他們御風而行,有喜有悲,有苦有甜。
 
  顛覆:傳統產業自我救贖
 
  坐在風口的互聯網與失去風力的白酒行業,在2014年形成了最鮮明的反差。
 
  2014年9月,電商教父馬云成功把阿里巴巴推上紐交所,問鼎中國首富。上海證券報隨行記者在報紙頭版記錄了他這一刻的爽朗笑容。
 
  而當時的大洋此岸,貴州茅臺掌門人袁仁國正默默地關注著公司當天推出的首款互聯網產品究竟賣得好不好。是的,就在阿里IPO首日,貴州茅臺正式宣布觸網。
 
  坐在風口的互聯網與失去風力的白酒行業,在2014年形成了最鮮明的反差。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因事而治。袁仁國花了大半年時間,最終做了艱難的轉型決定。
 
  宣布觸網3個多月后,在2014年度國酒茅臺全國經銷商大會上,袁仁國用“重構”重新定義了行業現狀,而前兩年他用的是“調整”。當談到中國酒業O2O時,面對記者,他提高嗓門,加快語速,“茅臺的品質是最好的!我們在全國有2000多家經銷商,我相信我們可以做最好的白酒電商!”
 
  與袁仁國以獨立姿態試水白酒電商相比,瀘州老窖[0.56% 資金 研報]的掌門人張良觸網則更為徹底。
 
  濃眉大眼,說話面帶微笑,這是瀘州老窖總經理張良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2014年,瀘州老窖遇到的挑戰很多。國窖1573挺價政策幾乎完敗、高端產品利潤面臨斷崖式下跌,面對互聯網大潮沖擊,張良選擇了展開雙臂盡情擁抱——聯合國內著名設計大師許燎源、酒仙網總裁郝鴻峰共同推出互聯網思維產品瀘州老窖“三人炫”。這款高質低價的酒品創下短短幾個月內銷售100萬瓶的佳績。
 
  白酒業的觸網只是傳統制造業在互聯網大潮沖擊下順勢而變的一個縮影。經濟的結構之變讓中國企業家在顛覆自我的道路上艱難前行。
 
  在大轉型時期,形勢比人強,抱殘守缺,幻想行業周期回暖最終可能是“緣木求魚”。
 
  就連地產業老大萬科的總裁郁亮都四處調研怎么觸網,阿里巴巴、騰訊、海爾、小米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郁亮告訴記者,這四家公司都在各自領域代表了互聯網時代的一種高度:“阿里和騰訊是中國當今最杰出的互聯網公司;海爾跟萬科一樣有三十年歷史,但它在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中取得很大成就;小米在手機的紅海市場里經營得有聲有色。”
 
  白酒與地產的革新自救,成為2014年傳統產業轉型的標志性事件。而傳統產業的求變甚或求生,既折射當下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的新常態,更透露出未來改革方向與發展潛力。
 
  展翼:網絡新貴“弄潮”
 
  為何互聯網企業發展如此迅猛?什么是互聯網企業的核心戰略?什么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意義?這些問題的答案伴隨互聯網企業家的攻城略地,逐漸清晰。
 
  互聯網對商業意味著什么?對傳統產業轉型意味著什么?對中國經濟新常態又意味著什么?
 
  2014年11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位于浙江金華的義烏國際商貿城,此時的義烏剛從“雙十一”的忙碌中緩過勁兒來,這是中國商人近幾年自己創造的一個節日,收獲了異乎尋常的銷售奇跡。11月11日這一天,僅天貓平臺的交易總額就超過571億元。
 
  互聯網、電商正以勢不可擋的勁頭侵入社會的各個角落,創新了更多的商業模式。
 
  10年前,Google是全球最大的網絡技術公司,擁有千億美元市值,同期阿里巴巴的市值只有50億美元,且當時互聯網領域排名前十企業中沒有一家來自中國。
 
  如今,Google的市值增長到4000億美元,是2005年的4倍;而2014年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已躍升至3000億美元,是2005年市值的60倍。同樣,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里,中國企業已占據四席,其中阿里巴巴、京東均是2014年登陸紐交所。
 
  從資本市場登頂回來的馬云,開始力推電商國際化及農村電商。
 
  2014年的“雙十一”購物影響到了海外,而“雙十二”的線下促銷又引領了一批“大媽”,結束了烏鎮互聯網大會之行,馬云馬不停蹄地趕往新疆和甘肅,去影響中國的西部農村,更大的“淘寶村”夢想正在孵化。
 
  然而,馬云更重要的戰略目標,乃是他互聯網金融帝國。
 
  2014年10月中旬,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揭牌,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及網商銀行(籌)等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互聯網金控集團。
 
  為何互聯網企業發展如此迅猛?什么是互聯網企業的核心戰略?什么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意義?這些問題的答案伴隨互聯網企業家的攻城略地,逐漸清晰。
 
  再看一位2014年疾速崛起的企業家——“為人不識雷布斯,便稱英雄也枉然”。
 
  愛之者眾,恨之者亦眾。雷軍看起來謙恭有禮,并不像很多互聯網公司創始人那樣鋒芒畢露,在這個盛產勞模的圈子,他是勞模中的勞模,類似特點讓他人緣頗好。
 
  不過現實是,小米的敵人,或者說潛在敵人正越來越多,在這些“敵人”眼中,小米一點都不友善。
 
  原因很簡單,小米已不只是一部手機。雷軍告訴記者,小米手環、小蟻攝像機、iHealth智能血壓計、智能插座等,經過小米模式改造的傳統產品已殺入用戶生活,這還只是先鋒部隊。2014年,小米投資了25家智能硬件企業,未來三到五年內,這個數字將增加至100家。
 
  小米手機曾是一夜之間躥起的一根竹子,現在,它要圈出自己的一片竹林。一個BAT之外的新勢力正在誕生。
 
  2014年12月29日下午,雷軍微博確認小米已完成最新一輪11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450億美元。它的IPO,將是阿里巴巴之后又一個大故事。
 
  重塑:中國產能走向世界
 
  在改變國內互聯網生態圈的同時,中國的網絡力量也開始走向世界。而互聯網之外,更多的中國力量正走出國門。
 
  2014年12月17日,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出現在百度戰略合作的發布會上,合作的另一方則是創建于美國的叫車軟件APP Uber。
 
  “這類合作以前都是沒有的。”李彥宏對記者表示,“對于百度來說,我們有自己的野心。我們希望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球的很多國家和市場中,都能有很好的發展;不僅是傳統搜索的發展,也更希望能在連接人和服務方面得到很好的發展。”
 
  而互聯網之外,更多的中國力量正在走出國門。
 
  2014年,中國大力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其對經濟、外交、文化乃至國際政治格局所帶來的影響極其深刻悠遠。
 
  伴隨這一戰略的實施,在企業層面看到的是中國南車[10.01% 資金 研報]、中國北車[10.05% 資金 研報]、中國鐵建[-4.46% 資金 研報]、中國電建等基建大象們的頻頻出海、投資世界。
 
  2014年12月22日,總投資500億美元、當前人類最大的基礎建設項目——尼加拉瓜大運河在尼加拉瓜里瓦斯市正式動工。這標志著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為“雄心勃勃、對本國和全世界都很重要”的尼加拉瓜大運河,從圖紙躍入現實。
 
  這是信威集團董事長王靖2014年最值得喝彩的事,從提出設想到開工建設,僅用了兩年時間。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王靖難掩內心的激動。而在開工現場,王靖不僅見證了歷史,更見證了HKND集團、徐工機械[-2.65% 資金 研報]、葛洲壩[-3.37% 資金 研報]、中國鐵建等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的身影。
 
  2014年,企業家們的出海史,之于當下中國經濟新常態,究竟有何特殊意義?
 
  讓我們把目光放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身上。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他走在最前,高密度出訪,談訂單、簽合同。
 
  2014年12月初,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講話時為中國企業家出海做了某種詮釋。
 
  “中東歐國家經濟基礎扎實,自然資源稟賦好,科技教育水平高。中國13億人口市場巨大,工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體系完備,外匯儲備充足。雙方完全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產業對接、共同發展。”
 
  中國的鋼鐵、水泥、玻璃、電力等富余而優質的產能,需要找到新的釋放出口。
 
  如果放眼國際市場就會發現,許多國家面臨著升級換代和改善交通裝備與基礎設施的艱巨任務,但卻苦于資金匱乏。而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也需要尋找出口,使它以投資的形式得到增值。
 
  產業的國際化顯然與資本全球化及人民幣國際化密不可分。也唯有產業達到國際化,中國全球化格局才能根深葉茂。國際化的本質是開放與融合,在開放中優勢互補,在融合中實現共榮共治。如此,中國的崛起則不再是威脅與虛言,中國的責任與擔當也將水到渠成。
 
  傳承:從1984至2014
 
  2014年,中國企業家與經濟改革、宏觀政策制定再一次出現“深度互動”,讓人憶及1984年。
 
  2014年的中國企業家,不僅頻頻走出國門,還罕見地多次走進最高決策地。
 
  從中南海西北門進去,步行不久就能看到一座門口臥著威武石獅的建筑,一塊鑲金邊的牌匾上寫著“第一會議室”。
 
  這里是國家領導會見前來參加座談會的學者、基層代表的地方,近年多了一批新的客人——企業家。
 
  翻閱日歷,自2013年4月起,李克強五次“相約”企業家做客中南海。
 
  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再次與中外企業家代表會面并進行交流。通過與企業家的交流座談,決策層近距離地感知市場的脈動,真切地體會市場的動力。
 
  2014年,中國企業家與經濟改革、宏觀政策制定再一次出現“深度互動”,讓人憶及1984年。
 
  1984年初,鄧小平開始第一次南下特區視察。
 
  這一年,他正好80歲。后來成為中國第一代企業家代表人物的柳傳志40歲、張瑞敏36歲、王石33歲,南存輝最小,只有21歲,他當時的職業是修鞋匠。這一年,興奮于鄧小平描繪的改革藍圖,他們開啟了自己的企業征程。
 
  1984年,盡管中國決定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大眾汽車、卡夫食品等跨國公司經過艱難談判后入華,但中國企業家與西方商業世界還是在兩條平行鐵軌上運行的列車,柳傳志們所要解決的難題與喬布斯、戴爾截然不同。
 
  30年過去了,柳傳志成了中國企業家的“教父”;張瑞敏已經是中國制造的代表;王石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而人們一提到溫州模式和浙商,首先想到的就是南存輝。
 
  當下諸多寫著者提出,1984年是中國的公司元年。如此定義更深一層的原因,是1984年召開了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做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此前,中國改革的主戰場在農村,主要的推動力量來自國家領導人;此后,城市改革被迅速啟動,一個階層——企業家階層逐漸萌芽、壯大、崛起。
 
  十八大以后,中國有了新的改革路徑。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這背后,企業家階層是否順勢而起,成為新一輪改革的主力軍
 
  經濟學人張維迎在其宏文《中國經濟轉型與企業家精神》中提出:要企業家真正發揮作用,要建立市場經濟。只有計劃經濟是政府建的,沒有市場經濟是政府建的。政府要做的是掃清市場的障礙,企業家的創新、企業家的精神自然而然就來了。企業家是經濟轉型的核心之一。
 
  即便確認了企業家的社會地位與歷史貢獻,但中國第一代企業家陷入了普遍的焦慮,其時代似乎正在逝去。
 
  摩托羅拉、諾基亞、索尼等曾經的標桿都已進入黃昏,即使是同時創立在1984年的戴爾、思科,如今也已巔峰不再,中國企業家面對下一個30年的自信來自哪里?
 
  在虛擬與實體的交叉、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傳統與互聯的碰撞背后,還記得雷軍和董明珠那場賭局嗎?
 
  這是2014年商界最有意思的對話,也開啟未來中國企業家階層一系列的命題:新常態下40、50后企業家如何與80、90后企業家合作、競爭?中國企業家階層如何實現代際傳承?
 

  古希臘大哲有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品味中國企業家的創新與揚棄、轉變與堅持,或許更能洞察這個時代的變遷與趨勢。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