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直男癌”是種什么病?

2015-01-16
来源:新京報

  近日,學者周國平在微博上寫道,“一個女人才華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會做一個溫柔的情人,體貼的妻子,慈愛的母親,她給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一時間,他的話語引起各方爭議,最後周國平不得不刪帖了事。對此,網友們引用之前流行於網絡“直男癌”一詞,調侃像周國平這樣的男性:活在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裏,並略帶大男子主義。

  這個話題重新點燃了關於男女地位問題的爭論。經曆了女權主義、女性運動等曆史事件與理論建構,男女平等已經如種族平等一樣,成為文明的共識;但直覺和經驗都告訴我們,無論如何批判聲討,也改變不了大男子主義思想繼續存在流布的現實,造成這一事實的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當然在於強大的傳統文化基因。男尊女卑,最早是由於男性擁有更大的“力量”,承擔著更多責任和義務的現象,然後,又轉化為強大的文化傳承,中西文化在這方面表現出驚人的一致性。中國因襲千年的倫理綱常固無須贅言,西方除了夏娃的神話外,美杜莎毒蛇的頭發、讓所有人石化的眼神及其淒慘命運的神話,也未嘗不深藏著古人對女性誘惑的恐懼和鎮壓。而從柏拉圖以降的那些哲學家們,偏激點說,甚至多數哲學家,都對女人多少抱著一點成見。我們可以輕易地舉出盧梭、羅素、叔本華、尼采等一大串熟悉的名字。

  原因之二在於,男尊女卑還關涉到文化心理乃至生理。男性有力量、偏理性,女性偏柔美,重感性。因此男性更容易樹立“強者”形象。而對強者的尊敬渴慕,其實是超越性別的本能——只要看看猴王在猴群中的地位就知道了。這也能解釋為何軍人與哲學家們更容易大男子主義,因為這正是男性的力量與思辨力可以馳騁的場所。另一方面,落實到情感領域,男女的互相渴慕出於天性,本來是平等的,但男性更理性的天然特點使其更容易占據主導地位。

  因此男權思維部分源於難以擺脫的慣性,盧梭即存在著一面贊美女性價值,一面倡導男權制的理論矛盾,這種矛盾也可視為理論與現實行動的矛盾。這種慣性女性同樣難以祛除。像莎樂美那樣即便面對尼采或裏爾克強大的場域也能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女性實屬少數。即便如具有獨立思想的阿倫特,也不能不接受海德格爾對她命運的撥弄。而洞察世事的張愛玲,面對胡蘭成,最終也只能留下惆悵並用孤獨來守護自己的驕傲。

  基於此,直男癌正如同“癌”一樣,短期肯定會局部存在,好在也只是“局部”。普通而瑣碎的日常生活,抹殺了雙方在少數領域的不平等,體現了優勢互補的好處,甚至還體現了女性優勢。作為策略,我們要守住社會公共生活中“男女平等”的鐵閘,而對“直男癌”等病症,可以通過法律輿論,控制其不從私域向公域擴散。隨著文明的進步,公眾免疫力的不斷增強,相關病灶自然會慢慢萎縮。 徐行(學者)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