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遊學交流審批須嚴謹

2015-01-23
来源:香港商報

  靜思

  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試行資助及支援香港與內地中小學締結姊妹學校,促進專業交流合作,同時,計劃資助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一次到內地交流。有關建議有助師生了解中國國情,提高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但遊學交流團行程必須有多種體驗,切勿流於走馬看花,或純粹旅遊性質,在監督批款上,當局必須嚴謹把關,確保資助用得其所,配合措施原意精神。

  按報告建議,政府將津貼全港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結盟成姊妹學校,每間學校每年可獲資助十多萬元,而內地遊學團的資助亦會加碼。除了以交流活動方式推行外,也希望以資訊科技多作溝通及加強不同學科的交流,有關撥款細節仍在研究,預計可多增百多對姊妹學校。其實,這計劃早於2004年推行,姊妹學校遍及上海、北京、四川、廣東等地,至今已累積420對,只是當局一直未有出資。

  另外,內地交流團也試行多年,且相當受學生及家長歡迎。資料顯示,首年度(2011/12)全港便有810間學校申請境外學習活動資助,往後幾年反應踴躍,需求按年遞增。交流團的好處是,以小學生為例,當他們離家後,沒有家長或工人照顧,逆境和磨練會讓孩子們學到更多;至於中學生,除遊歷多地增廣見聞外,也加深他們對國家社會及經濟發展的認識,明白中港一家親的道理。

  注意教育效益

  過往,交流團人均成本動輒六、七千港元,儘管政府資助近半,其餘也須由學生或學校承擔,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真的可能沒機會參加,現在承諾在中小學階段均有機會北上交流,無疑值得鼓勵。不過,要交流團達到預期效果,在規劃行程及監管帶團機構上,必須再下工夫。首先,一個活動最好能讓學生有多種體驗,例如行程中,可加插升旗禮以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參觀企業以掌握當前經濟發展,走入山區可體驗農村生活等。

  此外,現在學校舉辦的內地交流團,大多外判給商業團體或旅行社做,不少家長擔心這會否變得商業化,失卻教學意義。筆者認同,交流團不可偏重旅行而忽視了學習,故有需要加強監管行程的統籌細節,例如,明確規定教學時數不少於行程的一半,而且,審批撥款時不能只看主辦方的報告,還應參考學生的體驗和看法。再來,可參考一些學校做法,每次定出一個主題,例如環保、金融、歷史文化、產業轉型等,這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主題教育意義,認知更為深入。

  宜增聘行政人手

  坦白說,現在辦一次對外交流,各項成本一點也不輕。舉例說,走出廣東省以外交流,多要乘坐飛機,學生至少支付四、五千元,即使校方取得資助,每團也得津貼數萬元,小數怕長計,故很多校長都希望每年資助額能提升至20萬,這樣才能讓更多清貧學生受惠。值得一提的是,到內地交流,接待學校會補貼部分費用,但反過來內地學生來港交流時,一般香港學校卻難以撥款招待,有關當局應否作出資助檢討?再來,現時教師工作繁重,既要教學又要兼顧行政工作,締結姊妹學校及帶領交流團,勢必令他們百上加斤,若能資助學校增聘行政人手,應可令交流工作做得更好。

  筆者猶記得,香港慶祝回歸十周年時,國家領導人曾說過,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青年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要落實做到預期目標,唯一方法是促進與內地交流,讓香港青年認識國家、了解國情,而舉辦交流或遊學團,便起着重要教育推動作用,但我們亦要有心理準備,這工作須長久堅持才見效果。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