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曆史的“冷漠”——記米蘭二戰大屠殺紀念館
位於米蘭市區的中心火車站,因其建築雄偉,常常吸引遊人駐足,而“隱匿”於站前廣場五六百米之外的一個紀念館很少有人察覺,但這裏卻記錄著二戰期間意大利猶太人走向死亡的悲慘經曆。
1943年至1945年間,成千上萬在意大利遭驅逐的猶太人就是從這處隱蔽在普通站台地面之下的入口,被秘密送上“死亡列車”,而最終目的地就是散布在歐洲各地的納粹集中營。
1月27日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一位名叫安東尼奧的意大利觀眾27日在紀念館對新華社記者說,他特意選在這一天和妻兒前來參觀。“如果我們沒有看到這個地方,就意識不到大屠殺的存在。今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為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從1月25日開始,紀念館對公眾連續開放三天,陸續接待了8000多名參觀者。
小學生安德烈剛剛在學校聆聽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幸存者的回憶,了解了二戰中大屠殺的曆史,現在又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當年運送猶太人的貨運車廂。他走出陰暗的車廂後說:“我看到這,有種憤怒的感覺。那些人死去就僅僅因為是猶太人?!”
據紀念館負責人羅伯托·賈拉克介紹,那些年從米蘭一共開出了19趟運載猶太人的貨運列車,而最終從集中營幸存下來的只有其中27人。
紀念館所在地原本是裝卸郵包和馬匹的專用站台,正因其隱蔽的特點,被選為運送遭驅逐猶太人的地點。當年卡車直接開進去將猶太人塞進貨車車廂,再用升降裝置將整節車廂送上地面,外人很難察覺。這些火車或直接開往奧斯威辛等死亡集中營,或先開往意大利境內的集中點,再被轉運至其他納粹集中營。
在這裏建立大屠殺紀念館的設想2002年提出後,經多方籌集資金,最終在2010年正式奠基。在紀念館入口,一面黑色的幕牆上冰冷地刻著“冷漠”一詞。紀念館裏原封不動地保留了當年站台的結構設計,就是要再現當年“冷漠”的氛圍。
在紀念館盡頭的一面牆上,投射著從這個站台被送上貨車的受害者名單。站立於此,聽聞頭頂上方陣陣火車轟鳴,體會和反思那段殘酷的曆史,不禁讓人心頭顫動……(記者宋建報道員瑪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