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中國大宗農產品庫存達歷史高位

2015-02-04
来源:FT中文網

  按照中國政府最資深農業顧問的說法,中國農業大宗商品庫存達到歷史高位,這讓政府很難做到在不導致價格大幅下跌的前提下逐步取消國家收購政策。

  近年政府以高于市場的價格買入棉花小麥、玉米、大豆、糖和大米,這種做法鼓勵農民種植具有戰略重要地位的農作物。然而,這也導致了庫存過高、走私行為、以及相對廉價的進口商品的增長。

  目前,中國的棉花庫存占全球60%。這一局面促使中國政府在去年宣布,它將釋放其棉花庫存。

  庫存增長得越高,政府脫身的難度就越大。由于中國已經成為農業大宗商品的大買家,將過剩商品投入市場,會在國際市場引發震蕩。

  中國政策制定者擔心,釋放庫存會抑制作物價格,促使農民轉向更有利可圖的經濟作物,從而增加對進口的依賴。

  由于高價格鼓勵了戰略性作物的種植,10多年來中國谷物收成年年增長。然而,中國的農作物種植成本居高不下,農業部門的競爭力弱于其他國家。

  在解釋今年農村政策的記者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中國政府自去年以來沒有提高小麥和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此舉向農民發出了信號。

  陳錫文表示,通過在成本攀升的同時封頂政府設定的最低收購價,中國政府希望讓收購價靠攏市場價格。不過,他補充說,油價的暴跌意味著今年農民們仍可達到較高的利潤率。“我們只是希望價格穩定下來——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陳錫文表示,對于用直接補貼棉花和大豆農民的方式取代最低收購價的試點計劃,中國政府仍在評估中。如果該計劃取得成功,中國政府將決定是否將這種做法推廣至其他作物。

  中國政府向新疆棉農提供了每噸大約6000元人民幣(合960美元)的額外補貼,新疆以外地區的補貼少一些。在新疆,大部分棉花是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漢族移民沿著中亞邊境組成的準軍事集團——生產的。

  這一補貼的用意是為了彌補每噸13600元的市場價與每噸19800元的國家收購價之間的差價。

  陳錫文表示,今年農民已被要求減少種植面積,以緩解供應過剩狀況。

  由政府支付的擔保價格產生了一個意料之外的后果,即某些交易商(包括一些國有集團)進口相對廉價的稻谷及其他大宗商品,把它們當作抵押品換取貸款。這些資金隨后輸送至中國的影子銀行部門。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