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奇點大學校長:機器將比人聰明

2015-02-12
来源:腾讯科技

  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手指上的兩枚戒指特別搶眼,他說,一枚來自於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另一枚純粹是3D打印而成。他的手表也是別具一格,是一款有著三十年曆史的米奇手表。他表示,把握每一瞬間的奇思妙想至關重要,因為這代表著人腦新皮質的最高水准。

  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庫茲韋爾說道,“由於技術發展呈現指數式的增長,機器能模擬大腦的新皮質。到2029年,機器將達到人類的智能水平;到2045年,人與機器將深度融合,那將標志著奇點時刻的到來。”

  庫茲韋爾是《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比爾?蓋茨稱贊他為“預測人工智能最准的未來學家”,過去 30 年,他對未來預測的准確率超過 86%。他將自己幾十年來對人類未來及機器的思考結集成書《奇點臨近》(2005),在全球范圍內引起軒然大波。

  但預言家只是他眾多頭銜中的一個,《財富》雜志稱他為“傳奇的發明家”。17歲那年,他帶著第一個發明參加了電視智力問答節目,並成功贏得了200美元。之後他又創辦了包括盲人閱讀器在內的六家公司,與一所面向未來的“常春藤學校”奇點大學。

  但2012年底,這名64歲高齡的連續創業者、發明家、預言家、傳奇極客找到了他平生第一份正式工作,成為Google工程總監。穀歌創始人拉裏?佩奇(Larry Page)是其好友,他們一起共事過多個項目。

  庫茲韋爾告訴騰訊科技,“加盟穀歌一方面是被佩奇說服,另一方面我覺得只有穀歌這個平台才能實現我的願景,不斷去破解自然語言的難題,變革穀歌的搜索引擎,從而影響全球幾億的穀歌用戶。”

  傾其畢生理解自然語言

  今年年初,庫茲韋爾來北京參加未來論壇大會。當時未來論壇首任輪值主席、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丁健曾問他說,目前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庫茲韋爾認為是讓機器理解自然語言。

  “如果自然語言問題解決了,下一個重大難題又是什么?”丁健問道,庫茲韋爾些許停頓後認真地說,“好像就沒有其他問題了。”所以他畢生的精力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2011年,在美國一檔智力競賽的電視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中,IBM超級計算機“沃森”(Watson)擊敗了兩名世界冠軍。庫茲韋爾認為,這是迄今為止理解自然語言最成功的案例,贏得這檔高門檻的節目,需要對自然語言、知識推理、幽默甚至暗喻等有很強的把握才行。

  令人驚歎是,沃森的知識不是靠程序員手動編程掌握的,而是汲取了海量的維基百科知識。庫茲韋爾表示,計算機正處於閱讀和理解語言語義內容的開端,還未達到人類的智能水准,但由於它們將這些內容反複翻閱了千萬遍,從中找到了關聯並戰勝了人類。

  庫茲韋爾在穀歌從事的項目就是將搜索建立於對語言的真正理解,目標是超越沃森,使計算機能真正地閱讀網絡、書本的每頁內容,從而與用戶進行智能對話。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穀歌近期在構建自己的“知識圖譜”。為了滿足用戶關心的健康問題的搜索,穀歌開始在搜索結果中顯示相關醫療信息,包括400多種常見健康問題的症狀與治療。穀歌也在與一支醫療團隊合作,以確保信息的准確性。

  庫茲韋爾表示,有了知識圖譜等,穀歌未來在用戶搜索時會通過對話與其互動,甚至在用戶提問前,就知道答案。穀歌將閱讀你寫過的每封郵件、你搜索過的每個詞彙,它可能比你最親密的人還要了解你。

  堅信人腦可被複制

  如果說穀歌是一家搜索公司,那就低估了它的願景,其實穀歌真正重視的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研究。據悉,穀歌幾乎收購了每一家它能找到的研究機器學習以及從事機器人研究的公司。

  例如生產軍事機器人公司Boston Dynamics,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穀歌還聘請了全球最知名的神經網絡專家奧夫?辛頓(Geoff Hinton),旨在構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穀歌的絕密實驗室Google X在運作很多項目如穀歌眼睛、無人駕駛汽車、Wi-Fi氣球等,這些代表未來的技術似乎都與庫茲韋爾緊密相連,他認為,人工智能會極大地變革這個世界。

  庫茲韋爾喜歡科幻電影《Her》,因為它演繹了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美好情感。人工智能系統薩曼莎有意識、有情感。庫茲韋爾預測,2029年,計算機就能具備更高級別、更複雜的智慧,即情感智能,她能理解幽默、聽懂笑話、體會性感、懂得關愛、理解情緒,屆時人類與機器的差距也會消失。

  面對庫茲韋爾的極度樂觀,有人覺得鼓舞人心,也有人對此表示擔憂。在剛過去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很多重量級的嘉賓也探討了人工智能(AI)這個話題。AI及機器人領域專家Stuart Russell樂觀地預測說,“在我孩子的有生之年,AI將取代人類。”

  此前英國著名科學家Stephen Hawking接受BBC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會終結人類文明;特斯拉創始人Elon Musk也在麻省理工論壇上說過,人工智能可能是人類最大的生存威脅。

  對此,庫茲韋爾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確是把雙刃劍。我們可以從中獲益,但也得作好規避風險的准備。雖然我們創造了有潛力摧毀人類文明的核能與生物技術,但我們不僅仍然生活在這裏,實際上是生活在人類曆史上最和平的時期。

  關鍵是制定具體戰略,引領人工智能技術往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他說,現在每年都會舉辦像達沃斯這樣的人工智能國際會議,來探討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問題,如何使其往有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

  與上述憂慮不同的是,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Alison Gopuik在達沃斯上發言時表示,“目前機器人連兩歲小孩的智能都無法模仿,能掀起多大的浪潮呢?”

  的確這也是目前很多專家包括一些神經科學家持有的論點,即人腦的智能是無法解釋的,即使知道,也不可能創造出能與人腦一樣運作的機器。既然不能理解,就不做無用功了。

  但庫茲韋爾告訴騰訊科技,他從17歲開始了解人工智能,迄今已在該領域深耕50年之久,他覺得AI可以模擬大腦新皮質。在《如何創造思維》(2013)一書中,他指出,這個世界是層次化的,唯有哺乳動物擁有新皮質,進化的新皮質能讓我們更多地理解世界結構,進而改造世界。

  另一位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Palm Computing創始人Jeff Hawkins也持同樣觀點。他創造的Grok大腦皮質學習算法,試圖模擬人腦結構,進行自主學習,找到數據規律並作出預測。他說,曆史告訴我們,最佳的科學解決方案應該是簡煉,而非雜亂無序的,會有統一的組織和架構。

  癡迷於永生的科學怪人

  庫茲韋爾每天會服用150片維生素補充劑,並每周通過靜脈注射各種維生素,膳食補充劑。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永生?當騰訊科技將這個問題拋給庫茲韋爾時,他回憶起了自己的父親說,

  “我父親是一名音樂家、作曲家,可遺憾的是他58歲時就因心髒病去世了。08年我首次拜訪中國,記得去上海聽了場音樂會,當時多么希望父親還健在。35歲時,我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之後對膳食要求就高。”

  大家認為人的健康狀況會有一個正常的生理周期,到了一定年齡段就會慢慢走向衰竭,但庫茲韋爾不相信。“我覺得未來的醫療也會遵循加速回報定律,按我的模型來算,10-15年後人類壽命會因為科技進步而大幅提升,可能會達到長壽的臨界點。”

  但庫茲韋爾也表示,目前生物科技還處於第一階段,只能用現有的知識和技術遠離疾病、延緩衰老;真正顛覆性的革命到第二階段才會實現,未來10-15年內人體將能實現基因重組。

  這對於像他那樣嬰兒潮出生的人而言,得非常努力才能趕上這一波浪潮,使自己更健康、更長壽。到2030年,生物科技將邁入第三階段,可以植入納米機器人來修複和維護我們的器官,使我們更健康、更聰明。

  采訪結束前,庫茲韋爾分享道,“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僅是撬動整個地球的杠杆,它還能增強機器人、合成生物、納米技術等指數式增長技術的影響力。”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